宫颈癌筛查,你做对了吗
作者: 胡雪涛宫颈癌是我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不洁性行为、性伴侣多、性生活过早、分娩次数多、免疫缺陷、年龄、吸烟等因素有关。我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约13.5万,占全球发病数量的1/3。目前,我国宫颈癌患者中以40~50岁所占比重较高,20岁以下少见,农村女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城市女性。早期宫颈癌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引起阴道出血、阴道排液、尿频尿急等症状。宫颈癌Ⅰ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1.6%,Ⅱ期为61.3%,Ⅲ期为36.7%,Ⅳ期仅为12.1%,随着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升高,其5年生存率明显下降。由此可见,重视宫颈癌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临床上,常见宫颈癌筛查方法主要包括:
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
(1)HPV-DNA检测。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联合多个学会制定了《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2023版)》,为我国宫颈癌筛查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诱发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的重要原因。因此,HPV检查是目前宫颈癌筛查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高危型HPV,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等14种HPV亚型。目前HPV-DNA检测分为分型和不分型HPV-DNA检测,前者可以判断HPV的风险级别,而后者主要是筛查有无HPV感染。HPV筛查在大规模筛查中具有更高的效益,通常是作为宫颈癌的初筛方法。
HPV核酸检测结果通常会显示阴性、阳性,阳性提示存在HPV感染,如果是分型HPV检测,可以明确HPV亚型。HPV阳性患者,应该进行定期复查或进一步的阴道镜检查(高危型HPV16、18型阳性,直接转诊阴道镜),尽早干预。
(2)HPV E6/E7mRNA检测。E6、E7是HPV病毒中的致癌基因。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宿主细胞时,致癌基因E6、E7整合进入宿主细胞D N A,其通过转录E 6、E7mRNA实现癌蛋白的表达,导致细胞发生病变直至癌变。该方法是宫颈癌筛查方法之一。
HPVE6/E7mRNA检测报告阳性,即检测到HPVE6、E7mRNA大量表达,说明HPV病毒处于活跃期,具有高度风险性,需转诊阴道镜宫颈活检,根据病理活检结果,给予相应的治疗。
子宫颈细胞学检查
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是2 0世纪4 0年代由希腊医生Papanicolaou发明,应用于宫颈癌筛查中,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率、死亡率。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相比于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具有涂片背景干净、细胞结构清晰、阳性率高等特点,近些年来逐步替代巴氏涂片筛查。
子宫颈细胞学Bethesde报告系统(TBS),根据子宫颈细胞学形态,将其分为无上皮内病变/恶性细胞(NILM)、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非典型腺细胞(AGC-NOS)、非典型腺细胞倾向瘤变(AGC-FN)、原位腺癌(AIS)、腺癌。目前,我国超过90%医疗机构采用该系统的报告术语。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对于CIN2及以上病变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是敏感度低于HPV核酸检测,单一的细胞学检查容易漏诊。
对于出现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及以上的描述,应该咨询专科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或进一步检查。需要注意的是,HPV核酸检测的灵敏度高、特异度低;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的特异度高、灵敏度低。目前临床推荐采用HPV检测联合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提高宫颈癌筛查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其他检查
醋酸试验目视检查、复方碘溶液目视检查可以利用醋酸溶液、复方碘溶液,对子宫颈表皮着色异常区域进行肉眼检查,但是此类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较低,目前在宫颈癌初筛中作为辅助检查方法。另外,临床还有一些宫颈癌筛查方法,如HPV DNA载量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可作为宫颈癌筛查的辅助检查方法。
需提醒大家的是,宫颈癌筛查也有注意事项,包括:
(1)筛查起始年龄为25岁。从目前流行病学调查来看,年龄≥25岁女性HPV感染率较高,但是多为一过性感染,推荐25岁及以上女性定期筛查宫颈癌。随着现代HPV疫苗的推广,HPV相关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率将逐步下降。对于25~65岁的女性,可以每5年1次HPV核酸检测,或者是每5年1次HPV核酸检测联合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可以提高临床筛查的准确率;也可以每3年进行1次子宫颈细胞学检查。
对于65岁及以上女性,如果过去25年内无CIN2及以上病变,且10年内充分筛查结果为阴性,可以终止筛查宫颈癌。充分筛查指过去10年内连续2次HPV检测阴性,或者3次细胞学检查阴性,或者2次HPV及细胞学联合筛查为双阴性。但是对于65岁及以上且从未接受过宫颈癌筛查,或者是55~65岁期间没有经过宫颈癌筛查,存在宫颈上皮内瘤变、HPV持续感染,以及HPV相关疾病史的女性,应该持续进行宫颈癌筛查。
对于年龄<25岁的女性,如果存在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HPV感染、吸烟等危险因素,宫颈癌的发生风险升高,因此建议此类女性在性生活开始1年内进行宫颈癌筛查,可适当缩短筛查时间。妊娠期女性宫颈癌筛查,不会影响母婴健康安全。对于从来没有接受过宫颈癌筛查的女性,或者没有规范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可在孕前检查或第一次产检进行宫颈癌筛查,可以采用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或联合筛查的方式。
(2)子宫切除术后的筛查。对于因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切除子宫的女性,因存在复发风险,需每年进行1次联合筛查,如果3次联合筛查均为阴性,那么筛查时间可以延长到3年,持续筛查25年。因一些良性子宫疾病切除全子宫的女性,如果无临床症状或体征,可以不进行宫颈癌筛查。对于子宫颈切除术前不明确是否有癌前病变的患者,如果出现了可疑症状,那么推荐进行联合筛查。
(3)接种HPV疫苗后的筛查。目前HPV疫苗分为二价、四价和九价,没有覆盖所有的高危型HPV,有性生活的女性,在接种HPV疫苗前可能已发生HPV感染,之后接种HPV疫苗无法完全阻断HPV感染,因此在接种HPV疫苗之后仍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4)筛查前的准备。在宫颈癌筛查的前1天晚上,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的干净、清洁,筛查前3天避免阴道内用药。建议宫颈癌筛查前1周不要性生活,在月经干净3~7天为宜。
宫颈癌筛查让无症状人群获得了检查机会,从“健康”人群中查出患者, 从而及时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及时干预,阻断其发展为进展期癌,真正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此女性朋友们要引起重视,定期到医院进行宫颈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