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孩子是感冒而不是肺炎

作者: 孙超

3个症状别忽视

肺炎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及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为细菌或病毒感染,也可由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或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起。肺炎早期与感冒的相关症状比较类似,都有流涕、鼻塞、咳嗽等症状,但仍然有迹可循,可通过以下几种具体表现进行区别:

1.发热,体温在38℃以上。普通感冒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炎症一般在鼻咽部,可引起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也可伴随发热症状,但相对肺炎程度较轻。肺炎属于下呼吸道感染,患病后可出现高烧不退症状,使用退烧药后效果不明显。且肺炎患儿的发热多在38℃以上,可出现反复高热情况,患儿精神状态较差,异常烦躁等,很可能为肺炎。

2.呼吸急促,频率加快。肺部感染可导致原本充满氧气的肺泡被脓液占据,氧气减少,影响患者气体交换,在这种情况下,人体就需要通过增加呼吸次数获得更多的氧气,因此,呼吸急促时就很可能为肺炎,需要提高警惕。呼吸急促的判断标准为:<2月龄的儿童,每分钟呼吸次数≥60次;2~12月龄,每分钟呼吸次数≥50次;1~5岁,每分钟呼吸次数≥40次;≥5岁,每分钟呼吸次数>30次。呼吸频率计数方法:由于呼吸频率可随人的活动情况而发生变化,因此应在孩子退烧、安静的时候数呼吸次数;如通过听诊计算呼吸次数,容易对孩子产生刺激,导致呼吸频率假性增快,因此可以掀开孩子衣服,通过观察孩子肚子起伏或胸廓起伏来数,一起一伏可记为1次。尽量记录完整的60秒内患儿的呼吸频率,保证准确性。如果经过计数发现呼吸次数超过对应年龄的呼吸频率标准,这时就应该提高警惕了。

3.出现三凹征。指呼吸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出现的向内凹陷表现。如果孩子出现三凹征,很可能就是重症肺炎了。

也可通过观察以下几个方面,快速识别肺炎——

第一,看发热。如果患儿发热持续三四天一直不退,或退烧后又烧起来,反反复复,很可能是患了肺炎。但要注意,也有部分孩子在得了肺炎后不会发热,甚至还有体温偏低的情况。

第二,看咳嗽。咳嗽持续较长时间,开始时咳嗽没有痰,但感觉很费劲,过几天后咳嗽有痰音,且咳嗽变得没有那么费劲。婴幼儿年龄较小往往咳不出痰,但喉咙中可出现痰鸣音,同时常常伴随呛奶、吐奶、烦躁、苦恼等表现。

第三,看呼吸。气促和呼吸困难是儿童肺炎典型的症状。患儿的呼吸常常较快,胸部起伏较之前快,严重时可出现头一点一点的表现。听呼吸音可发现,患儿的呼吸声较重,有时响亮,有时又会减轻。

第四,看精神状态。如观察到儿童在发热、咳嗽、喘息的同时,精神状态较差,出现口唇青紫、哭闹、昏睡、烦躁的表现,甚至出现谵语,说明儿童病情较为严重,很可能患了肺炎。

第五,看食欲。肺炎患儿的食欲会明显下降,出现拒食表现,或表现为一吃奶就哭闹不安,这时就需要警惕孩子感染肺炎了。

药物治疗同时注重护理

那么,哪些情况下需要就医呢?需要分情况辨别,如孩子只是咳嗽和发烧,但呼吸正常,吃饭和喝奶正常,且精神比较旺盛,精神状态良好时,家长可以在家先观察,不用着急到医院。但如果发现孩子持续高热或反复发烧,且咳嗽症状比较严重,出现呼吸急促、困难情况,或精神状态明显下降,出现嗜睡等情况,就需要立即就医。

肺炎是因感染各种病原微生物而引起的疾病,因此治疗肺炎首先需要抗感染,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感染导致的肺炎,可用青霉素类药物或头孢菌素一类的药物;如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就需要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次,进行对症治疗,如针对咳嗽、咳痰症状使用止咳化痰药物,患儿咳嗽严重或有喘息症状时可进行雾化吸入治疗;针对发热症状可适当使用退烧药,增加孩子舒适度。

一般,感染细菌性肺炎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疗,而无需激素治疗。如为重症细菌性肺炎,且病原菌对抗生素敏感,在下列情况可加用激素进行治疗:(1)中毒症状严重、炎症反应强,出现中毒性脑病、重症腺病毒肺炎、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难治性脓毒症休克、超高热等;(2)早期胸腔积液,可局部应用以防止胸膜粘连,利于胸腔积液吸收;(3)患儿出现哮喘、喘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毛细支气管痉挛明显,或分泌物较多。但需要注意,不推荐常规使用,且应在充分应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病毒性肺炎一般不推荐使用激素,主要是因为激素可促进病毒扩散,加重病情症状。

注意,药物的使用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务必遵循医嘱要求疗程用药,如疗程治疗后仍有明显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继续用药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家庭护理。

1.注意补充水分。高热期皮肤和呼吸道水分蒸发增加及退热期大量出汗,会引起水分流失。为避免引起脱水,应注意补充水分,多次适量饮水。

2.为患儿营造安静、整洁的环境,保证休息。禁止在患儿所处空间内吸烟,经常对患儿生活的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室内定时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流通。减少陪护人员数量,探视者尽量缩短逗留时间,为患儿提供良好的恢复环境。

3.进行口腔和皮肤护理。肺炎患儿因发热导致出汗增加,在护理中应及时使用热毛巾擦干患儿的汗液,对汗湿的衣物及时进行更换。如患儿痰较多,应帮助其将痰液咳出,以防痰液排出不畅而对病情恢复产生影响。

4.注重饮食营养搭配。患儿患病期间,饮食上应注意均衡搭配,给予患儿一些富含高蛋白质的食物,例如鸡蛋、鱼虾之类的。另外给予新鲜的水果蔬菜,合理搭配食物,为疾病的恢复提供有利条件。

积极预防才是上策

家有小儿,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儿童肺炎。

1.肺炎高发期减少外出。少到人流量较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如家庭内有感染肺炎成员,应注意做好隔离防护措施,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2.做好疫苗接种。接种肺炎疫苗,能够增强呼吸系统对病原体的免疫作用,降低肺炎感染率以及严重程度。

3.适当运动。在温度适宜条件下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多晒太阳,以提高儿童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病毒侵袭。

4.注意防寒保暖。尤其在寒冷的冬天,尽量避免外出,在外出时应佩戴围巾、帽子等,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另外,在空气较为干燥的冬季,可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发生。

5.及时治疗感冒。未及时治疗感冒,或治疗不彻底,也可能引起肺炎。因此,感冒咳嗽较为严重时应及时就医治疗,尽快治愈,避免病情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