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个问题了解慢阻肺
作者: 张波1.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呼吸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可由多种慢性疾病发展而来,其中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倘若得不到良好的控制,会反反复复发作,并且会对肺部造成严重的伤害,影响肺功能,并且逐渐恶化造成气道阻塞。一旦发生气道阻塞,呼吸的阻力就会上升,导致患者呼吸难度提高,甚至会出现缺氧的情况,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本病常由个体易感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个体因素包括遗传、年龄、性别、肺部生长发育等;环境因素主要有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最常见因素,其中包括二手烟)、职业性粉尘以及化学物质(当长期吸入职业性粉尘、化学物质例如工业废气、刺激物等会导致慢阻肺的发生)、室内空气污染(在通风条件不好的室内使用生物燃料、烹饪时产生的油烟)、室外污染(主要指雾霾、粉尘等)、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感染等)。
2.都有哪些症状?
咳嗽:是慢阻肺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慢阻肺的前期症状。刚开始的咳嗽为间接性,并且在早上表现较为明显,晚间的咳嗽会加重。随病程发展,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是也有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咳嗽症状。
咳痰:患者在咳嗽后会伴有少量的粘性痰液,并且在清晨较为明显;合并感染时痰量会增多,并且常伴有脓性痰。
气短、呼吸困难:是导致患者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这种症状早期通常发生在劳动、运动中,后期会逐渐加重,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部分慢阻肺患者还会出现胸闷、喘息等症状。还有患者会出现全身性症状,例如体重迅速下降、食欲逐渐减退、肌肉量减少、精神状态不佳等。
3.该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是改善慢阻肺患者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核心,应该遵循优先选择吸入药物、坚持长期规律性治疗、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并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个体对药物的反应、药物成本等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倘若患者的起始治疗反应良好,则应该坚持该治疗方案;倘若反应效果较差,则应该针对主要症状调整治疗方案。
常用药物有:①支气管扩张剂:该药物是治疗慢阻肺的主要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其中包括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福莫特罗等)、茶碱以及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等)。该类药物的作用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紧张状态,将萎缩的支气管扩张,增加气道中气体流量,缓解患者气流受限。
②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都属于该类药物,常与β2受体激动剂联用,是针对慢阻肺气道慢性炎症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对于治疗慢阻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类药物适用于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制剂,可以增加运动耐量、减少急性加重发作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③止咳祛痰药:以雾化吸入祛痰为主,雾化药剂进入呼吸道后稀释痰液,使痰液黏稠度降低易于咳出,氨溴索是常用雾化吸入祛痰剂。
除此之外,还有疫苗、免疫调节剂、抗氧化剂等,这些方式都能缓解患者慢阻肺患者临床症状。
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有肺减容术、肺移植术、肺大疱切除术3种。肺减容手术是通过将上半部分已经损伤的肺部组织切除,给剩下的肺组织足够的扩张空间,进而有效提升患者的肺功能。肺移植术是利用手术方法将同种异体的健康肺代替丧失功能的病肺,对于重度慢阻肺的患者而言,倘若有合适的供体,选择肺移植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肺容量。但是该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例如术后需要终身服用抗排异药物。肺大疱切除术就是通过手术切除肺大疱(是由于肺泡壁破裂后互相融合,肺组织中形成的无功能含气囊腔),促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提升,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
最后,康复治疗对慢阻肺患者非常重要,不管何时开始康复都有助于疾病康复,可以改善因进行性气流受限、严重呼吸困难而很少活动的患者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稳定期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具体包括呼吸肌训练、营养支持、适当运动等多方面措施。
①呼吸肌训练:腹式呼吸是锻炼呼吸肌的科学方式,在进行腹式呼吸时,患者首先应该采取坐位或者是仰卧位,左手放在胸前,右手放在上腹部,先呼后吸,吸气时鼓肚子和呼气时瘪肚子,呼吸的过程左手保持不动,右手施加一定的压力,一天进行3次训练,每次训练时长控制在20分钟内。另外还有缩唇呼吸,具体方法为放松全身,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缩唇轻闭,慢慢轻轻呼出气体,尽可能长时间地呼出,吸气和呼气的比例在1:2或1:3(可吸气时默数1、2、3,呼气时默数1、2、3、4、5、6),每天3次,每次训练15~20分钟。
②营养支持:建立在患者戒烟的基础上,患者应该深刻意识到抽烟对疾病的影响,做到及时戒烟。很多慢阻肺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导致患者的身体免疫力逐渐下降,从而容易诱发肺部感染。对此,当慢阻肺患者的病情进入到稳定期后应该加强营养调理,例如可以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多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促使患者的免疫力提高,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
③适当运动:很多人认为慢阻肺患者不能运动,担心运动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因此对患者过于保护,这种认知具有局限性。事实上,慢阻肺患者需要进行适量科学的运动,从而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患者可以通过着重加强上肢和下肢运动的方式进行锻炼。在进行上肢运动时,可以采用哑铃、臂力棒等工具进行辅助锻炼;下肢运动可以选择较为生活化的方式,例如爬楼梯、快走、慢跑等。在运动过程中应该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长,不能短时间内增加强度,应保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给肺部造成负担。还需注意,运动时应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运动后及时采取保暖措施,避免身体受凉,导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