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管,你真的用对了吗

作者: 刘义鑫 张亚娟

1.为什么要使用胃管?

部分患者难以自主进食,在救治期间常配合营养支持,包含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其中,肠内营养主要包括经鼻胃管、经鼻空肠管、经皮胃造口管等。临床上普遍认为肠内营养支持是效果极为突出的营养供给方式,营养素可经肠道的方式直接吸收,让患者的机体营养需求得到满足,降低应激反应,让肠道黏膜得到保护,对其蠕动速度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可以避免由于肠外营养支持所引发的肠源性感染。

2.怎样进行鼻饲?

在对患者进行鼻饲时应该将床头抬高或者垫高30~45度左右,鼻饲结束后保持半卧位半小时左右方可让患者躺下,偏瘫的患者要将患者头偏向健侧喂服,这样既可以使得食物更加顺利地进入胃部,也可以尽量减少食物反流引起的呛咳等情况。在对患者进行鼻饲前应确定胃管位置。首先检查胃管的刻度,一般胃管插入长度为45~55厘米。其次要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常用的方法有3种。一是回抽胃液:在胃管末尾端处,用注射器缓慢进行回抽,可抽出胃液。如果回抽到的液体颜色为鲜红色或咖啡色提示消化道有出血,请及时就医。如果回抽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应该后延鼻饲时间或将胃内容物抽干净后再注入新鲜食物。二是观察气泡:将胃管尾端放到盛有水的水杯内,如果没有观察到有气泡逸出,说明胃管在胃内。三是听诊:把听诊器放在患者胃区,然后用注射器向胃管内快速注入少量空气,可通过听诊器听到气泡过水的声音。鼻饲时,食物的温度应在38~40℃,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每次鼻饲的食物量以200ml为宜,动作轻柔缓慢。每次注食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

3.如何护理胃管?

翻身或起身前确认管道没有受压或拉扯,采用“人字形”或“工字型”固定法;如出汗过多或固定贴污染松脱,要及时更换胶布,并观察固定处皮肤有无发红、破溃。鼻饲前后注入20~30ml温开水,防止管道中食物的滞留和凝固,引起胃管堵塞。两餐之间可以鼻饲温开水、牛奶、果汁、米汤等从而保证水分。如注入药物,应将药物碾碎,用温水充分溶解后注入,且药物要与食物分开注入,避免胃管堵塞。一旦发现鼻饲管堵塞,应该尽快处理,用温水低压冲管,切忌强力冲管,否则容易导致鼻饲管的破裂。胃管的侧开孔紧贴胃壁也可出现堵管现象,可以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切不可用力抽吸,以防用力过猛损伤胃黏膜;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定期至正规医疗机构更换胃管,切勿自行更换。

4.鼻饲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应该怎么处理?

(1)腹胀、腹痛、腹泻:如果发生腹胀、腹痛等情况,应当为患者减慢鼻饲喂养的速度和减少喂养的用量,严重时暂停使用,请患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多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并取舒适体位,给予热敷、按摩等。

(2)误吸:如果在鼻饲过程中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呛咳喘息、面色发紫等情况,或者耳朵靠近患者肺部,听见哮鸣音等异常声音,表明患者可能存在误吸。此刻应该立即停止鼻饲进食,并进行如拍背、吸痰等紧急处理。若患者情况严重,应立即前往医院就医。

(3)胃潴留:患者持续腹胀或回抽胃管出现大量食物残渣或营养液,表明患者可能出现胃潴留。应当延缓或暂停患者鼻饲饮食,待其全部消化后方可进食,必要时可吸出多余未消化食物提高患者舒适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