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压疮防护手册
作者: 张亚娟 程丽减压是重要手段
压疮是由于局部长期受压,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性的损伤、组织溃烂和局部坏死。从定义中不难看出,受压是元凶。重症患者大多处于镇静状态,很多身体都很虚弱,无法自己进行翻身,导致皮肤持续受压,压力垂直作用于受力面超过17mmhg就有发生压疮的风险,重症患者为了预防肺部感染,大多采用半坐卧位,这个体位足跟处压力约为45mmhg,坐骨压力约为300mmhg,可见患者的受压部位压力是极高的。
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可以减轻压力呢?常用的方法有:翻身变化体位、应用减压的器具。翻身变化体位是常见的减压手段,一般要求2小时翻身1次,对于体重大、病情危重的应1小时翻身1次。气垫床是常用的减压器具,但是需注意使用时正确区分正反面,不铺设塑料、橡胶制品等透气性能差的垫子,气垫床的压力调至6kp最为适宜。受压部位可以预防性使用泡沫辅料、R型泡沫垫、锯齿状海绵垫、软被褥等,但是应避免使用垫圈或气圈,以防压力集中在周围组织,增加其压疮的风险。
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
重症患者皮肤的观察与护理对于压疮的预防至关重要,每日要做好观察,查找有无诱发压力性损伤的诱因,如衣物潮湿、大小便浸渍等;查看皮肤受压情况,颜色、硬度以及温度是否异常等。护理时我们要保持床单、被罩及衣物清洁与干燥;高热、大小便失禁的重症患者要及时清洁皮肤、保持皮肤干爽、应用润肤露爽身粉护理皮肤,避免汗渍、排泄物刺激皮肤,以防压疮的发生。发现患者皮肤局部有压红时可应用赛肤润(一种液体敷料)涂抹,以达到局部滋养的效果。同时要注意,给失禁或者排便困难者放置便盆的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同时应在便盆周围做好减压处理。功能锻炼、按摩可以有效提高重症患者血液循环量,促进肢体和皮肤的血液循环,因此应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重症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同时在翻身时进行局部受压部位的按摩,以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概率。
营养支持不可或缺
危重症患者由于疾病严重、治疗复杂和并发症多等因素,往往存在着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等问题。营养不良会导致皮肤弹性、抵抗力和修复能力下降,增加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营养摄入的减少和吸收功能的下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和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患者中有近半数以上易发生压疮。所以对于重症患者需要加强营养支持,多吃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肉、蛋、奶、鱼等,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重症患者在无禁忌症的前提下,特别是住院时间大于48小时的患者,均应考虑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应关注肠内营养是否耐受。喂养不耐受主要包括呕吐、腹泻、胃潴留、误吸等。一旦出现不耐受应及时识别并处理,以保证足量的营养供应。
总之,压疮是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还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压疮重在预防,贵在坚持,通过持续地实施上述预防策略,一定可以减少压疮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