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了解它,远离它
作者: 李蕊 杨艟舸肺炎是肺部实质的炎症,由多种因素引起。按病程,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肺炎病程较短,症状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以及胸痛等。发热通常为高热,咳嗽可能是干咳或伴有痰,痰的颜色会根据病原体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胸痛的位置通常在患病的一侧,表现为刺痛或隐痛;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慢性肺炎的病程则较长,但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反复的咳嗽、咳痰、低热、盗汗、消瘦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
按病因,肺炎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肺炎主要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其中常见的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这些细菌通常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引发炎症反应。病毒感染也是肺炎的重要病因,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它们同样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引发肺部炎症。此外,真菌感染如肺曲霉菌、肺念珠菌等,以及寄生虫感染如肺吸虫、钩虫等,也可能导致肺炎。非感染性肺炎主要包括吸入性肺炎、放射性肺炎和药物性肺炎等。吸入性肺炎是由于吸入有毒气体、食物、液体等刺激性物质,导致肺部发生炎症。这种情况常见于工业环境中有毒气体泄漏,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误吸异物。放射性肺炎是指在接受放射治疗后,由于放射线对肺组织的损伤,引发的肺部炎症。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物等,也可能导致药物性肺炎。
为了诊断肺炎,医生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首先,了解患者的感染史、吸烟史和职业暴露情况等,有助于判断可能的病原体和风险因素。在体格检查中,医生会仔细听诊肺部,寻找湿啰音、干啰音等异常呼吸音,这些可能是肺部炎症或感染的迹象。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和粪便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或消化系统疾病。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片和CT扫描,能够直观地观察肺部的病变,包括病变的性质(如炎症、感染或肿瘤)、范围(局部或广泛)以及具体部位。此外,采集痰液和支气管分泌物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可以确定病原体类型,如细菌、病毒或真菌,这对于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感染性肺炎的治疗关键在于针对病原体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细菌性肺炎通常需要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其他抗生素,具体选择取决于病原体的种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病毒性肺炎则可能需要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真菌性肺炎则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等。非感染性肺炎的治疗则侧重于去除病因。例如,如果肺炎是由某些药物引起的,需要停用这些药物;如果是由吸入性异物引起的,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清除异物。此外,对于放射性肺炎,可能需要暂停或调整放射治疗方案。
无论哪种类型的肺炎,患者在治疗期间都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同时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以纠正可能的营养不良和脱水,促进身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