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只是高尿酸血症的“冰山一角”

作者: 孙倩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人体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代谢疾病,可导致多个靶器官的损伤。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当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功能障碍,尿酸在血液中长期积聚,就会形成高尿酸血症。如果非同日2次(指不在同一天检测、共检测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微摩尔/升,即可确诊为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它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主要是由于人体基因遗传所致的嘌呤代谢功能失常而产生尿酸代谢障碍,引起血清尿酸水平增高或尿酸盐沉积,以痛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这种类型的高尿酸血症通常与超重、糖代谢异常、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各类疾病同时发生。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尿酸生成过多(PRPP合成酶活性增强),二是尿酸排泄障碍(肾脏功能不全或肾小管病等原因)。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血液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如急慢性白血病、贫血性溶血等化疗;服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等抗压药、抗结核药、抗帕金森病药、阿司匹林、免疫抑制剂等;过度运动、饥饿、摄入过多酒精等导致乳酸酸中毒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功能不全、肾小管病等引发尿酸排泄出现障碍。为了判断是否患有痛风,可以通过关节液检查、超声检查、血液检查、X线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通常情况下,高尿酸血症患者无症状表现,但如果长期不对血尿酸水平进行干预,就会引发关节病变、痛风石和肾脏损害。关节病变主要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痛风石和慢性关节炎三种。痛风发作前常无征兆,大多夜间突发,患者因疼痛惊醒,无法正常睡眠,数小时内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红、肿、热、痛及活动障碍,痛感多在24小时内到达顶峰,痛似“刀割”。以上症状可自行缓解,但数天或数十天后很可能再次发作。痛风石是尿酸盐在皮下聚集形成的结晶,常见于耳廓、跖趾、指间、掌指、肘关节等,会使皮肤破溃,难以愈合。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则常发生于多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之后,严重的可有关节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包括关节弹响、绞索和畸形,甚至永久性关节功能丧失。

除了关节受损,高尿酸血症还会引发其他全身性疾病。如果尿酸盐沉积在肾脏,会引起肾病、肾结石,诱发肾脏功能衰竭。数据显示,血尿酸水平高者患慢性肾脏疾病的概率是尿酸正常者的2.15倍,血尿酸每升高60微摩尔/升,肾脏病发生的风险增加71.3%,肾功能恶化的风险增加14.8%。高尿酸血症还会大大提高多种代谢相关疾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的患病风险。

因此,当男性血尿酸水平>420微摩尔/升,女性血尿酸水平>360微摩尔/升时,就要进行临床干预。日常干预方式主要有饮食和药物控制。临床用于治疗痛风的药物多为处方药,具有一定的用药风险,应在专业医师或药师指导下服用,如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求助医师或药师。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尿液pH值在6.2~6.9区间时,有利于尿酸盐结晶溶解和排出;而当尿液pH值低于6.0时,则需使用碳酸氢钠或枸橼酸氢钾钠等药物,来碱化尿液,改善预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