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控糖,你该知道的糖尿病知识
作者: 魏子政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作用障碍导致身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其典型临床症状为“三多一少”,也就是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随着病程延长,会出现多系统损害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严重会导致身体溃烂,甚至截肢。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位居世界榜首,每4个成年人就有1个高血糖,且有年轻化趋势,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糖尿病有4大类型
临床上一共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约占糖尿病群体的5%。主要是胰岛β细胞受到破坏,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因此一般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常见于青少年群体和儿童,一般起病较急,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有关。患者一般存在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的情况。
2型糖尿病 约占糖尿病群体的90%以上。主要是因为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胰岛功能受损而导致的。这类型糖尿病主要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且患者一般有肥胖等特征,患者常觉口干、口渴等症状。
妊娠糖尿病 主要是指妇女在妊娠后首次出现糖代谢异常,属于常见的妊娠期合并症。发病主要和妊娠期特有的生理变化有关。一般来说,只要孕妇遵医嘱对生活方式加以控制,对身体没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一旦控制不好,就会导致畸胎、巨大胎儿,甚至导致腹中胎儿死亡。产妇在分娩完以后也要继续监测血糖指标,以免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
特殊型糖尿病 这一类型的糖尿病相对比较少见,常因为遗传、环境因素或者疾病因素引发。通常这一类型的糖尿病病因比较明确,如甲亢引起的糖尿病、服用糖质激素引起的糖尿病、胰腺切除手术之后引起的糖尿病,因此将原发病控制好就有助于控制血糖。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该警惕糖尿病:①疲乏虚弱还很容易乏力出汗,身体没有劲,工作中难以集中精力;②体型肥胖,且伴随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等;③皮肤出现溃烂且化脓性炎症破口经久不愈;④皮肤瘙痒,女性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外阴瘙痒;⑤视力减退或者是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失明的迹象;⑥双脚足趾或者手指出现麻木和刺痛,经常觉得头晕眼花、胸闷发慌;⑦胃部不适,出现恶心呕吐、频繁腹痛,且找不到胃肠道原因,经常性便秘,有尿潴留现象;⑧女性出现性欲减退、月经失调或者是男性出现不明原因的阳痿。
糖尿病常见4困惑
如今糖尿病患者人群日益庞大,围绕这一疾病的困惑也越来越多。下面解答4个血糖监测方面的常见问题——
1.空腹8小时以上,血糖测量才标准吗?
很多人为了监测血糖经常在前一天晚上早早吃完饭,等着第二天检查。但是研究显示,空腹时间过长,血糖指标也不一定准确。如果测量的时间超过早上10点,那么就属于超空腹状态;如果超过14个小时,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现象,尤其是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或者服用降糖药物的患者。另外,如果空腹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肝脏产糖增加,也会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反而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因此空腹测血糖应禁食8~12小时,降糖药物也不要服用,且最好在早上8~9点测量。
2.吃饱后才开始计餐后血糖?
每个人的吃饭时间不一样,有人一顿饭可以吃1个小时,而有人15分钟就可以吃完,这中间存在的差异性会导致餐后血糖不准确。所以,餐后血糖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进行测量。
3.空腹血糖正常就不是糖尿病?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都是先出现餐后血糖升高。当人体进食后血糖慢慢升高,胰岛应对餐后血糖的能力下降,所以餐后血糖会升高,但是可以应对空腹血糖的调节,所以空腹血糖是正常的。也就是说,空腹血糖正常也可能是糖尿病,这时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通过评估空腹和餐后血糖是否达到现有评判标准,即可明确是否存在糖尿病。
4.天气变冷会影响血糖吗?
随着天气转凉,血糖的确会受到影响,但是大多数人变化并不明显。随着体内激素的微小变化,糖尿病患者的胃口会比天气炎热时更好,血糖也会出现浮动,但是不用担心,及时找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就可以。
科学控糖离不开饮食运动
目前临床上没有药物和手术可以将糖尿病完全根治,只能通过药物和改善个人生活饮食习惯加以控制。
一是科学饮食。任何一种食物无法含有所有营养素,只有通过多种食物混合才能达到营养齐全。对患者来说,谷薯类、菜果类、肉蛋奶豆类、油脂类,4类食品必不可少。糖尿病患者要保证每天1袋牛奶,200~250g碳水化合物,3个单位优质蛋白,每天500g蔬菜。
主食注意粗细搭配,选择合适的粗粮比如玉米、全麦、黑米、大豆等,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还能提供持久的饱腹感。控制米饭、馒头、面条等精细粮食的摄入,这类食物升糖指数较高,吃了后容易导致血糖快速上升。
蔬菜可以多吃芹菜、白菜、油麦菜、韭菜等,其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还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推荐糖尿病患者每天的膳食纤维摄入量在25g~30g。有些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并不比米饭低多少,比如土豆、藕、山药、芋头等,因此更适合当成“主食”去吃,而不是作为配菜。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糖分的摄入,在选择水果时,糖尿病患者应优先选择低糖水果,如草莓、蓝莓和柠檬等,并控制摄入量。不可以使用果汁来代替水果。如果吃了一定含糖量的水果,一定要减少其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摄入。注意,糖尿病患者安全吃水果的前提是血糖控制平稳。如果近期血糖控制得不太理想,则建议糖尿病患者暂时不食用水果。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油脂摄入也是很重要的。脂肪是美味佳肴的创造者,但是如果摄入过多的能量,不仅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还会影响血糖水平。建议脂肪占据一天总能量摄入的25%~30%,胆固醇的摄入要控制在每天300毫克以下,少吃油炸的食物以及蛋糕等。
蛋白质的食物要占到每日能量的15%~20%,最好是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各占一半。所有动物性食物如鱼、虾、畜禽、蛋、奶及植物性食物中的大豆均为优质蛋白质。对于肉类的食物,虽然鲜香且富有蛋白质,但也不可以食用过多,每天摄入量在40g~75g就行。特别是猪肉、羊肉牛肉等。如果实在是想吃肉,建议选择鸡肉、鱼肉等代替。同时一定要少油少盐,每日食用油控制在25g~30g,盐的摄入量不要超过5克。
尽量多喝白水,不可以喝含糖的饮料。含糖饮料会使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18%。
二是合理运动。数据显示,多运动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病,坚持锻炼的患者,其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下降15%~60%。每天进行45~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以预防身体肥胖。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3~5次的轻中度运动均可以降低糖耐量异常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对空腹血糖受损者,运动能明显降低其进展为糖尿病的可能。
餐后1小时进行运动最佳,在早餐后进行运动的效果最好,晚餐后运动可以消耗多余能量。但是注意,晨练不能太早也不适宜空腹。运动频率应该保持在每周150分钟,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循序渐进,如果患者觉得每周150分钟有难度,也可以先从每天10分钟开始,少量的体育运动也是有益的,不要过分勉强,以免后续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