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护理脑卒中患者,有3个关键点
作者: 李苏毅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医疗干预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这仅仅是康复旅程的起点。随后,家庭作为患者最亲近、最具有安全感的环境,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成员提供的科学家庭护理、深切关爱与持续支持,是患者身心恢复的重要助力。
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居家护理而言,饮食、运动和预防并发症是关键。
调整饮食 俗话说“病从口入”,这句话深刻揭示了饮食与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家属需严格管理其日常饮食。首先,控制患者每日的食盐摄入量在5克以内。同时,高胆固醇食物和饱和脂肪含量高的红肉,如牛油、猪油及奶油等,应被坚决排除在患者的饮食之外。相反,低脂饮食原则应得到坚持,蔬菜、水果、蛋类、豆类、粗粮以及各类奶制品等低脂肪食物应成为患者餐桌上的常客。鱼肉、牛肉、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也应适量增加,以提供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此外,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也需严格控制,精米、精面等高糖食物应减小占比,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低的主食,以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脑卒中患者可以适量摄入一些含碘食物,如紫菜、海带、虾米等;也可多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蓝莓、草莓等浆果以及坚果类食物。
康复训练 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尽早开展康复训练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显著减轻后遗症的影响。在中风初期,即使患者无法自行活动,也应通过被动运动,如轻柔地帮助患者活动四肢关节,来预防或缓解肢体痉挛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随着病情逐渐稳定,应鼓励并指导患者开始主动参与康复过程。首先可以从简单的翻身练习开始,在床上左右转动身体,以此增强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接着进行坐立训练,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平衡感,还能有效防止直立性低血压的问题。当患者能够安全地完成这些基础动作后,再逐步过渡到站立乃至行走等更复杂的日常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建议从健侧或者患侧尝试独立坐起,避免依靠外部支撑物,从而更好地锻炼自身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同时,在站位训练时要注意引导患者慢慢将重心移向受影响一侧的腿部,以加强该部位的力量和支持作用。
预防并发症 脑卒中患者常常面临着多种并发症的风险,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便秘以及压疮等。因此,家属需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功夫,致力于全面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加速其康复进程。在皮肤护理方面,家属应确保患者皮肤的清洁,每周至少为患者安排1~2次淋浴,水温控制在38~40℃。若患者需要卧床,每隔2小时帮助其翻身一次,并使用柔软的垫子和温和的护肤品。对于能够自理的患者,鼓励他们早晚漱口;而对于咀嚼、吞咽功能受限的患者,家属则应在餐后为其进行口腔清洁,防止食物残渣滞留导致口腔炎或误吸。对于便秘患者,可在早餐前让其服用一些热饮料或采用按摩刺激等方法,以促进肠胃蠕动。合理使用泻药或开塞露,也是必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