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麻醉怎么选
作者: 兰菊剖宫产也就是俗称的“剖腹产”,是临床常见的分娩方式之一。它作为一种侵入式损伤性手术,需要依靠麻醉进行和完成。术前需要对孕产妇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内容包括过敏史、病史、术前饮食等。准备好麻醉药物、急救药物、给氧用具等,并且提前做好输血相关准备工作。
在麻醉方式的选择上,往往需要由产科医生、麻醉医生结合孕产妇及胎儿情况、产妇意愿等,综合考量后得出结果。常用的麻醉方式有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及全身麻醉。
蛛网膜下腔麻醉
蛛网膜下腔麻醉也称腰麻(习称脊椎麻醉),是剖宫产常见的麻醉方式之一。通常以腰椎3、4之间(或上下)作为穿刺点,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其中,药物选择一般为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这种麻醉方式见效迅速,药物使用剂量相对较少,对产妇和胎儿的药物毒性作用也较小;但其缺点在于麻醉维持时间相对更短,术后也无法连接镇痛泵,且由于麻醉平面范围问题致使交感神经机制异常可能发生头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需要密切观察,调整平面,纠正低血压,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连续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是指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即将麻醉药物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暂时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痹。给药方式分为连续法和单次法,常用麻醉药物有罗哌卡因、利多卡因等。连续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在于循环波动小,可控性较高,不会出现术后头痛,还有利于降低心脏负荷,对于伴随心衰的产妇是一种更为适宜的选择,而且术后可以连接硬膜外镇痛;但硬膜外麻醉的缺点在于麻醉起效时间相对较长,并且整体给药的剂量较大,可能出现局麻药中毒。在麻醉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预防子宫对于下腔静脉的压迫,选择向左倾斜30°卧位避免发生仰卧低血压综合症,或可使用软垫抬高产妇右侧髋部。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
目前,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应用较多,其发挥了两者的优点和长处,弥补了两者的缺点和不足。具有起效迅速、效果确切、麻醉时间不受限制、局麻药用量小、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低、术后硬膜外镇痛等优点。缺点是,对于孕产妇的循环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要做好麻醉前准备,开放静脉通路,随时应对出现低血压情况的准备。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并不是剖宫产手术中首要推荐的麻醉方式。一般来说,对于具有凝血功能障碍,同时腰椎感染,孕妇本人不愿或不能配合椎管内麻醉操作等其他影响麻醉顺利安全进行因素的孕产妇,可以考虑选择全身麻醉。这种麻醉方式的优点在于诱导麻醉速度较快、肌肉松弛程度较好并且镇痛效果良好。但对于胎儿来说,全身麻醉下分娩的新生儿Apgar评分可能相对更低,并且诱导麻醉期间产妇容易出现反流误吸;同时,由于产妇的特殊生理状态,气管插管也是临床中全身麻醉产妇死亡情况中占比较大的因素,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慎重考虑,酌情选用。
综上可见,对于接受剖宫产的孕妇,4种麻醉方式各有其优缺点,选择时既要以孕产妇以及胎儿作为主体因素,也需要考虑麻醉风险因素、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产妇恢复速率以及费用等情况。而在进行麻醉方式选择的前后,医护工作者需要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麻醉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提高麻醉的认知程度能够更好地帮助孕产妇调整心态和权衡利弊,对于治疗依从性方面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