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宝宝健康的“小镜子”
作者: 王丹家长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侦探,宝宝身上的任何变化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小小的指甲也不例外。关于指甲健康的说法各不相同,耳熟能详的有“月牙越多,身体越健康”“指甲上出现白点、白线是因为肚子里长了蛔虫”“长倒刺是缺乏维生素”,等等。不起眼的指甲真的跟宝宝身体健康相关吗?指甲的不同状况又是怎么回事呢?
指甲是怎么生长的
指甲是由角蛋白构成的半透明硬板,主要分为甲体、甲母质和甲床3个部分。甲体是我们看到的指甲片,由多层硬化角蛋白叠成;甲母质藏在甲根皮肤下,是指甲生长的起点;甲床则是甲板下方富含血管神经的“地基”。

在指甲的生长过程中,甲母质不断分裂生成角蛋白细胞,老的角蛋白细胞就会被新形成的细胞往前推,逐渐从皮肤下面往外钻出,然后变硬,最后覆盖在甲床上形成甲体。
不要小看不起眼的指甲,它能保护脆弱的指尖免受撞击和摩擦,还能通过甲床神经增强触觉感知,并帮助我们抓握体积小的物体。
12个指甲状态要了解
1. 月牙突然增多或减少
月牙是甲根部浅白色弧形,实为未完全角化的新生甲细胞。由于甲母质位置存在个体差异,部分人的月牙被皮肤覆盖而不明显。月牙大小与数量主要取决于指甲生长速度,与体质无关,并非越多越健康。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如果宝宝的月牙突然增多或减少,那么可能提示其代谢异常,建议及时就医。
2. 白甲症
白甲症表现为指甲上出现白点、白线。这种情况大多是甲母质受外力损伤(如修剪过深、撞击等)导致的角化异常。由于宝宝指甲生长缓慢,损伤后可能数周才出现白斑,且会随指甲生长前移或消失,与传言中的缺钙、肚子里有蛔虫无关。
3.博氏线
博氏线指的是指甲上的横沟。这条“沟”的形成过程类似树木年轮,当甲母基质因缺氧、感染等原因暂停生长7天以上,新生的甲板会留下0.1—0.3毫米宽的“断层”。
92%的宝宝在产后4周内会出现博氏线,这可能与宫内窘迫或出生时的生理性改变有关。稍大的儿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大多由局部外伤、皮炎、湿疹、川崎病、柯萨奇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缺锌等原因引起,一般祛除病因后可自愈。
4.甲癣
甲癣俗称“灰指甲”,是成人常见的真菌感染,在儿童中不太常见。然而,由于宝宝的免疫力低于成人,如果家里有人患有甲癣,那么宝宝与他在接触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感染。因此,家长应注意宝宝的手脚卫生,养成经常给宝宝洗手和洗脚的好习惯,并给宝宝准备专用盆,不要与其家庭成员的盆混用,避免交叉感染。
5.匙状甲
宝宝的指甲薄而柔软,看起来像汤匙一样,因此被称为匙状甲。宝宝出现匙状甲是正常现象,是宝宝指甲生长的必经历程,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匙状甲常见于宝宝的拇指和大脚趾,基本会在宝宝10岁前因甲板变厚而有所改善。此外,缺铁性贫血也可引起匙状甲,若宝宝10岁后仍然有匙状甲,则应引起重视。
6.甲松离
甲松离是指甲板与甲床从甲缘处开始逐渐向甲根部分离,一般累及两侧游离缘,甲板本身仍平滑、坚硬。甲松离通常是由创伤所致,有时也可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7.甲分裂
新生儿可能出现暂时性生理性甲分裂,这与甲母基质角化不完全有关,主要表现为拇指和大脚趾的甲游离缘出现横向和层状开裂。此外,宝宝频繁吮拇指、咬指甲及受到外伤也会造成甲分裂。
若发现宝宝出现甲分裂,家长应注意给宝宝做好指甲护理,可以在宝宝沐浴后,趁指甲变软时给宝宝修剪指甲,也可以使用润甲霜保护宝宝的指甲。
8.脱甲症
脱甲症主要表现为甲板从指甲根部开始整层裂开。空气从裂缝进入,导致甲板由粉红色变成白色,并逐渐与甲床分离,最终导致甲板中断、脱落。
脱甲症通常在宝宝感染手足口病1—2个月后出现,往往从单个指甲开始出现病变,之后逐渐发展到其他指甲。新的指甲会在1—4个月后逐渐长出,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除病毒感染外,药物、免疫性疾病(如川崎病),以及一些特发性、遗传等因素也可引起脱甲症。
9.甲沟炎
指甲周围软组织的化脓感染被称为甲沟炎,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拔倒刺、指甲剪得过短等都会引起甲沟炎。甲沟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指甲角发红、肿胀、疼痛和化脓,严重时还会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甲母质,出现脱甲症或甲板营养不良。
甲沟炎症状较轻时,可以保持指甲局部干燥清洁、涂抹红霉素等抗生素软膏进行治疗。若甲沟已经脓肿,甚至引起全身症状,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10.甲凹点
甲凹点是指甲床上的针尖样凹痕。其可为生理性,常见于1—3岁的宝宝,一般凹点较小;也可为病理性,如银屑病和斑秃。银屑病导致的甲凹点大而深,形状、大小和分布不规则,而斑秃造成的甲凹点的形状、大小和分布规则。
11.纵向黑甲
指甲上出现的黑色或棕色的条带被称为纵向黑甲,它是由甲母质的黑色素合成增加、黑色素细胞数目增加引起的。常见于宝宝右拇指甲的纵向黑甲多为甲母痣,无特殊症状。需要警惕的是,可能发生癌变,发展为黑色素瘤。因此,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指甲上出现黑色的竖线,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由专科医生进行评估。
12.倒刺
指甲边缘长倒刺通常是指甲周围的皮肤太干燥,角质层和下面的皮肤发生分离所引起的。宝宝年纪小,喜欢到处摸东西,手指会受到摩擦,因此比成人更容易长倒刺,与缺乏维生素无关。对于甲周的倒刺,不能直接用手撕掉,这样做不仅痛,还容易引起感染。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将手洗干净后,用指甲剪剪掉倒刺,再抹上宝宝专用护手霜。
(通讯员 王坚连)
(编辑 顾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