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诊治,一生友谊
作者: 丁洪明最近,我收到了一面“特殊”的锦旗。这面锦旗承载了张教授与我、我儿子之间的深厚情谊。它不仅是一段医患关系的见证,更是对传承、友谊与创新的生动诠释。
一次诊治,一生友谊
20多年前,张教授因为工作繁忙,身体亮起了红灯,出现了胸闷、失眠、头晕、心悸等症状。他曾经在其他医院就诊,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后来,张教授来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遇到了我。我以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为基础,为张教授进行了细致诊断。我不仅详细讲解了药物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还特别叮嘱张教授要注意饮食调理,并且亲自指导了一些合适的运动疗法。
一周后,张教授进行复诊,他欣喜地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这次诊治不仅有效解决了张教授的健康问题,更让他对我的医术和医德深感钦佩,也开启了我与他之间长达20多年的深厚友谊。这段友谊,始于一次诊治,也延续了一生。
医道传承,情谊绵长
在我与张教授的交往中,每当张教授提出疑问,我都会耐心地解答,渐渐地,张教授家人有健康问题,也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我。我们经过多次接触,张教授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十分赞赏我“治未病”的理念,以及饮食疗法和手操等独特的治疗方法。张教授认为,中医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集预防、治疗、养生于一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实用价值。当得知我儿子也是一名中医内科医生时,张教授由衷地感到高兴,并且对我儿子的职业选择赞赏有加。好几次,张教授特意找我儿子诊治,对我儿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医术给予了高度评价。
有一次,张教授亲眼看见我指导儿子的场景,他感慨道:“这就是中医的薪火相传,是知识与智慧的传承。”他认为,这种师徒传授、家族传承的方式,不仅让中医的独特性和完整性得以保持,更体现了中医人的使命与担当。张教授深信,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精神,让中医在千年历史中生生不息,焕发新的活力。
回顾这20年,我与张教授的情谊,早已超越了医患关系,成为一段关于信任、传承与使命的佳话。
科技助力,中医焕活
张教授是电子领域的专家,也是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教授深知行业传承的重要性,也始终关注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在张教授看来,无论是电子科技还是中医,传承都是发展的根基。张教授认为,中医要走向更广阔的未来,不仅需要坚守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从而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张教授与我的友谊,正是基于对传承与创新的共同理解。张教授欣赏我对中医传统的坚守,也钦佩我将知识与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
与此同时,张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中医是否可以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例如,通过数字化技术记录中医经典案例,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甚至开发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中医诊疗过程。这些创新手段或许能为中医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更多人受益于中医的智慧。
在张教授看来,人生旅途中,真正的朋友如同明灯,彼此照亮,友谊常在。我与张教授的友谊,源于一次诊治,因有着对传承与创新的共同追求而越发深厚。这段跨越20多年的情谊,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信任与支持,更是对传统与现代、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深刻诠释。正如张教授所说:“无论是中医传统还是现代科技,传承与创新都是永恒的主题。真正的友谊,正是在这样的交汇中熠熠生辉。”
(编辑 黄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