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憋尿“毁”了的检查

作者: 仇上斌

被憋尿“毁”了的检查0

说起超声检查,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性地想起两字“憋尿”。每次做超声检查都有一种“尿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检查前水一杯一杯灌,可尿意却迟迟不来。还有些时候,好不容易等到尿意强烈,信心满满地走进检查室,医生却来了一句“你体内的尿太多了,尿掉一半再来”“你这检查要憋啥尿,你不用憋尿”,这真让人哭笑不得。那这尿到底是憋还是不憋呢?该憋多少才合适呢?

不同检查对憋尿要求不一样

1.子宫、附件超声检查:憋到尿急。憋到尿急即膀胱充盈,其标志是尿意比较明显,特别想上厕所,但能忍住的程度。当平卧时,下腹部轻微鼓起来,按压时能下陷,但可以忍住的程度。膀胱充盈可以推开下腹部的肠管,使邻近组织扩展外移,直接显示盆腔内器官是否有病变。充盈的膀胱也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透声窗,以此来提高视觉的分辨率,更为清晰地显像。

正常子宫像倒置梨形,位于膀胱的后下方。膀胱完全充盈时,其后方倒置的梨形子宫显示完全,才可以取得满意的检查效果。所以需要憋到尿急。相反,膀胱没有被尿液充盈,受肠道气体和肠内容物的干扰,检查时的图像就可能“白茫茫”一片,容易造成误诊、漏诊。

未有过性生活的女性,或子宫切除术后不久,阴道大出血、重度炎症者无法进行经阴道B型超声检查,在进行此类检查时须憋尿至膀胱充盈。

2.泌尿系统、中晚孕期某些特定检查:适度充盈。膀胱是一个储存尿液的器官,必须适度充盈膀胱,使之体积变大,才能更清晰地检查膀胱壁和膀胱内是否有病变。中晚孕期由于子宫长大由盆腔升入腹腔,将肠管自然推开,且有羊水作为透声窗可以比较清楚地观察,不用过度憋尿。但是针对某些特定的检查项目,例如宫颈管探查测量、胎盘是否前置等也要憋尿到适度充盈的状态,才能达到良好的探查效果。

适度充盈的标志就是自己感觉有点尿意,但不急迫。值得注意的是,要确认自己并不是因为紧张情绪或着急做检查而“臆想”的“有尿”的情况。如果腹部隆起很高,且有肚皮发硬、稍微加压就会很难受,就是憋尿过度了。过度充盈的膀胱会压迫盆腔脏器,使其移位变形,反而会显示不清。而膀胱长时间过度充盈还会造成泌尿系生理性积水,从而影响临床判断。因此,憋尿过多同憋尿过少一样,都会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和错误。

3.残余尿、腔内超声检查:把尿排净。有些项目不仅不能憋尿,还需要把尿排净,如残余尿检查。残余尿检查的目的是判断膀胱的排尿功能,因此需要患者进行排尿。临床实践中,患者只排一次尿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检查效果,要多排几次。当患者自觉确实已无尿可排时,这时检查取得的结果才最可信。

同样,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可通过阴道检查进行经腔内超声,未有过性生活史的女性则可以经直肠检查。须注意经腔内检查需要排空膀胱,也就是在无尿意时进行检查。

如何快速憋“合格”的尿

做检查时,有些人憋不住尿,还有些人喝半天水也没有尿意,无法顺利做检查。到底怎样才能快速地憋出“合格”的尿呢?如果早上进行超声检查,起床后就尽量不要排尿了,直接到医院检查,检查完就可以尽情解决“个人问题”。

如果检查时间较晚,就在检查前,根据个人情况预留出1—2小时,饮水500—1000毫升。没必要一次性狂饮好几千毫升的水,喝太多水还可能引发水中毒。

此外,还有2个憋尿小技巧,可供大家参考:一是适量走动,可促进水分的吸收和尿液的生成,喝完水别干坐着,可起身走动走动。二是如果没有其他需要空腹的检查项目,喝些甜的饮料或茶水,可以比较快得形成尿液。

有关憋尿的常见问题

问:为什么喝了很多水,还是没尿意?

答:尿液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水进入人体之后,先经食管进入胃肠,经消化系统的吸收进入血液中,由肾脏过滤变成原尿,原尿再由肾脏进行反复过滤和吸收,将有用的营养物质重新送回血液中,最后把血液中的废物、多余盐分及水一起排出体外,形成尿液。因此,大量喝水后,并不是马上就产生尿意,要给自己一点时间。

不过,有些情况可能是真的尿不出来,比如输尿管结石,把尿液堵在了肾脏里,到不了膀胱,就感觉自己好像没啥尿意。若长期排尿不畅,要及时前往医院,请医生诊断原因。

问:为什么没喝几口水就想跑厕所,医生却说尿不够?

答:有可能是您太心急了。老想着尽快憋出尿意,快点做完检查,这可能是心急导致尿急的错觉。此外,有些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由于膀胱受到炎症刺激,即使在没什么尿液的情况下,也会表现出尿频尿急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和分娩后的女性会因为膀胱括约肌松弛,有少量尿液就感到尿急;孕妇因子宫体积变大压迫膀胱,也特别容易感到尿急。

问:特殊情况下,不能憋尿怎么办?

答:对于憋尿困难、年老体弱者,若憋不住尿或行急诊超声检查的情况,可选做腔内超声,如经阴道、直肠超声。行阴道超声检查前应排空小便,女性宜在经期后再进行检查;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及精囊前应先排便。

(编辑    周逸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