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盐值”爆表了吗
作者: 武亭羽俗话说“百味盐为首”,中国人饮食一直离不开盐的调味。然而,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盐在饮食中的地位。钠是人体必需营养素,可以维护体液电解质平衡和神经系统功能。食盐是钠的主要来源,也是我们食物烹饪或食品加工的主要调味品,每克食盐中含钠 400毫克。高钠摄入会升高血压,降低钠摄入量,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因此,过量摄入盐会给健康带来诸多隐患。

中国膳食指南(2022年版)推荐,成年人每日的盐摄入量不应超过5克,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在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中,食盐摄入量普遍较高。过多的盐摄入可增加发生高血压、脑卒中、胃癌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把握住“盐值”,吃得健康?
培养清淡口味,做好日常控盐
人们对重口味的偏好通常是在长期的饮食习惯中逐渐形成的。要迅速改变这些习惯可能并不容易,但只要我们具备正确的健康饮食观念,最终还是能够取得积极的结果。
为了健康,我们不妨尝试一些减盐的方法。首先,可以逐渐减少烹饪时盐的用量,让味蕾逐渐适应低盐的口感。其次,选择低钠盐或天然海盐,这些盐中的钠含量相对较低。此外,想要适应清淡饮食,除了减少盐、油、糖摄入,还可以充分利用食物本身的味道,搭配出不同口感的美味料理。几个妙招教你回归食物“本色”。
(1)使用蒸、煮、炖等烹饪方法,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减少对调味品的依赖。
(2)食材的合理搭配也是控制盐摄入量的有效方法。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本身含有天然的甜味和酸味,可以平衡食物的整体口感。同时,选择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土豆、菠菜等,有助于维持体内钠和钾的平衡,从而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3)使用其他天然调味品来丰富食物的风味,减少对盐的依赖。香草和香料不仅能为食物增添独特的香气,还能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迷迭香、百里香、罗勒、香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烹调时多用醋、柠檬汁、香料等酸味和发酵调味品也能为食物带来鲜美的口感,同时帮助降低盐的使用量。
(4)改变顺序,出锅前再放盐。许多人做饭时并没有重视控盐,有的人认为早点放盐可以让食材更加入味,口感更好,但这在无形中增加了自己和家人的盐摄入量。正确的控盐做法是在菜肴出锅前或关火时再放盐,这样不仅能够让食材吃起来有咸味,还能减少食盐用量,同时留存了食材本身的鲜美味道。
小心食物中的“隐形盐”
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存在许多看不见的盐分,这些盐分悄无声息地隐藏在各种调味品和加工食品之中。

隐形盐的来源多种多样,不仅仅局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例如酱油、豆瓣酱、鸡精、味精等,还包括各种加工食品,如火腿、香肠、方便面、饼干、薯片等。这些食品中都可能含有较高的钠含量,而钠正是盐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在购买食品时,我们一定要仔细阅读食品标签,了解其中的钠含量。在考虑每天盐摄入量时,也千万不要忽略这些“看不见”的盐。我国颁布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明确规定,在食品标签的营养成分表上要强制标示钠含量。因此,在购买加工食品时,只要找到它的“营养成分表”,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份食品中的钠含量,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盐摄入量。
警惕餐厅中的高“盐值”美味
外出就餐、点外卖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日常,餐厅为大家提供了丰富便捷的选择,这些菜品往往看起来颜值颇高、口味鲜美,背后却是“多油多盐”的重灾区,长期食用对健康有害无益。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你在外出就餐时控制盐摄入量。
(1)选择清淡的菜品。在点菜时,尽量选择清淡的菜品,如蒸鱼、清炒蔬菜等。避免选择那些看起来油光闪闪、口味浓郁的菜肴,因为它们往往含有较高的盐分和油脂。
(2)提前告知厨师。如果你对盐分有特别的要求,可以在点菜时提前告知服务员或厨师,让他们在烹饪过程中减少盐的使用。许多餐厅都愿意根据顾客的需求进行调整。
(3)适量点餐。外出就餐时,为了控制盐摄入量,建议适量点餐,尽量选择小份菜,这样不仅能够减少食物的总盐分摄入,还能避免浪费。
(4)了解餐厅的烹饪方式。一些餐厅注重健康烹饪,使用天然食材和低盐调味品。了解这些餐厅的信息,优先选择它们,可以更好地控制盐摄入量。
(编辑 姚宇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