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人体健康“生命腺”
作者: 刘言专家简介

施毕旻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内分泌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与相关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会肥胖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罕见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苏州市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糖尿病、甲状腺、垂体、肾上腺、肥胖症、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诊治。

提到内分泌,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内分泌紊乱,但很多人却不清楚“内分泌科”到底能看什么病。在大部分人眼里,内分泌科就是治糖尿病、调血糖的地方。其实,内分泌科的全称是内分泌代谢病科,主要诊治内分泌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尽管内分泌专业的形成相对较晚,但地位非常重要。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症状多变,常常涉及多个系统及器官,临床上的许多“疑难杂症”大部分也都属于内分泌代谢性相关疾病。下面我们就带大家一起全面了解一下内分泌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关乎全身的调节系统
内分泌系统是由很多可以分泌激素的腺体、组织和细胞构成,其分泌的激素能够通过体液循环到达靶器官实现调节作用。激素是人体的化学信使,携带人体的信息和指令在一个个细胞之间相互传递。
而内分泌疾病是全身各内分泌腺系统的疾病,这些腺体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性腺等;代谢疾病则涉及多个系统及器官,包括骨代谢、脂肪代谢等。
内分泌疾病往往罕见而隐秘,在诊断和治疗上都有很大难度,医生往往需要扮演侦探的角色,探究很多被患者忽略的细节,一步步追根溯源、抽丝剥茧,才能判断病症,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5个表现,提示你可能内分泌紊乱
内分泌系统几乎影响身体所有的细胞和器官功能,它分泌的各种激素和神经系统一起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一旦激素的水平出现异常,就会出现各种千奇百怪的表现,就是我们俗称的内分泌紊乱。
虽说内分泌紊乱的表现多种多样,但以下5种表现是大多数内分泌紊乱人群都会有的明显“特征”:①脱发或毛发旺盛;②长痘、色斑;③控制不住的长胖,患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会造成身体肥胖、超重,而肥胖反过来又会导致内分泌紊乱,诱发各类代谢性疾病,可谓恶性循环;④脾气焦躁、情绪易失控,这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的;⑤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疲惫感,伴随体重增加、食欲波动、排便异常,最常见的是甲状腺功能减退。部分女性在月经期萎靡不振,也与激素分泌异常有关。40岁以上男性睾酮分泌减少,也会导致疲劳、长期精神不佳。
▎这些常见病与内分泌系统有关
如果激素分泌长期处于紊乱状态时,可能会诱发各种内分泌系统疾病,以下5种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内分泌紊乱,当心垂体瘤
垂体,位于颅底蝶鞍的垂体窝内,即双眼正后方、大脑正中间的位置,为豌豆大小的椭圆形小体。个头虽小,但垂体是非常重要的内分泌腺体,也被称为“内分泌腺的司令部”,是调控多种激素平衡的总开关。比如甲状腺、肾上腺、卵巢、睾丸分泌激素都是由垂体掌控。
1.垂体是如何工作的
垂体是如何工作的呢?首先,下丘脑作为内分泌系统的“协调中心”,能够整合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入信号、自主神经功能、环境信号以及外周内分泌反馈。接着,将精确的信号传递至垂体,随后垂体产生多种叫“激素”的化学物质,并将其释放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的作用靶点,内分泌靶腺体和靶细胞或组织接收到“激素”信号后便开始按指令“工作”,从而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具体来说,下丘脑-垂体轴直接调控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的功能,同时影响生长、产乳和水平衡。
2.垂体“工作失误”,会引起哪些疾病
小小的垂体,大大的能量。一旦发生“工作失误”,就会出现波及全身多器官系统的复杂表现。最常见的为垂体瘤,其中以催乳素瘤最多见,可有闭经、溢乳、不育症状,垂体瘤还可表现为手掌粗大、身材异常,厌食、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智力及生长发育障碍、尿崩等症状。如果体检发现垂体占位,要去内分泌科明确垂体占位性质,不同性质的垂体占位治疗方案不同。如女性生产后出现皮肤变白、甲状腺功能减退、月经减少,也有可能是垂体功能减退。
3.垂体出问题的治疗方法
对垂体瘤的治疗,过去更多地是为了解除视神经的压迫,而现在最主要的目的是恢复内分泌系统正常。目前垂体瘤中的催乳素瘤以药物治疗为主,70%—90%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得到很好的疗效。而其他类型垂体瘤的治疗还以手术为主,辅以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手术方式包括显微镜内镜下经鼻蝶肿瘤切除和开颅手术切除,目前95%的患者可以通过微创的方法切除肿瘤。当然,在手术后,有些患者还要进行内分泌治疗和功能调整,以此稳定病情。
(二)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科最热门的疾病之一
在内分泌门诊中,有一种疾病近些年来上升势头非常快,成为内分泌科咨询和就诊最热门的疾病之一,它就是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正常成年人的甲状腺重15—30克,是唯一能将生成的激素大量储存于细胞外的内分泌腺。甲状腺激素是脖子上的“发动机”,广泛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多种功能活动,血液供应十分丰富。甲状腺疾病正是内分泌紊乱的常见病症。
1.内分泌紊乱会给甲状腺带来哪些刺激
如果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反过来也会刺激甲状腺激素的异常分泌,导致甲状腺正常生理代谢平衡被破坏,容易出现甲状腺细胞的局部异常增生,进而产生甲状腺结节。当甲状腺产生过多的激素时,就会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发生甲亢可能出现心跳加速或不规则,入睡困难、易怒、紧张、疲倦,温度调节不良,经常排便,体重减轻、食欲增加,甲状腺肿等症状。当甲状腺不能产生足够的激素时,就会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甲减的症状可能包括:疲倦、怕冷,语速缓慢,眼睑下垂和面部肿胀,皮肤干燥,心跳减缓,肌肉痉挛,便秘,体重增加,手刺痛等。
2.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方法
目前来说,临床上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定期复查、动态观察即可。如果体检发现有恶性倾向的甲状腺结节,不要着急去外科切掉,可以先到内分泌科做甲状腺的细针穿刺,区分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避免一部分良性结节被切除造成终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情况。日常生活中,还应尽量远离生活中的辐射环境,拍X线片等检查时,最好做好防辐射措施,尽量避开甲状腺部位。
(三)骨质疏松也是一种内分泌病
骨质疏松其实是一种骨骼重建无法补足骨骼破坏的动态失衡状态,这样慢慢地骨骼会因“出大于入”的情况被掏空。钙和维生素D虽然是骨骼重建的原料,但整个过程的发生仍然受到内分泌调节的作用。
1.几乎所有的内分泌代谢病都影响骨代谢
如果把骨骼生长看做煮饭,那维生素D和钙就是水和米,还需要人体、脏器这一口电饭锅,内分泌功能就是电饭锅的加热功能。有了水和米,但是电饭锅坏了,没法加热,饭自然也是煮不出来的。
由此可见,几乎所有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都影响骨代谢,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相关研究数据表明,1/2—2/3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骨密度下降,1/3的患者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可以说,骨质疏松是被忽视的糖尿病并发症。同样,甲状腺激素的异常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甲亢时血液中会出现大量的甲状腺激素,导致整个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骨的代谢增强,大量的钙离子从骨骼中溶解出来,导致血钙增加,血钙高就会引起一部分钙通过尿液排出,病史长的患者就易患上骨质疏松症。同样,如果长期无法控制甲状腺功能减退,体内的代谢节奏放缓,骨的破坏和新生速度也将减慢,虽然平衡看似没被打破,但骨组织的新陈代谢变慢,这些“老化”的骨组织也会使人患上骨质疏松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甲状旁腺素分泌过多会引起钙磷代谢失常,骨吸收加剧,并出现不同程度的骨痛症状,这些都与骨质疏松的形成有关。
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
很多人都清楚,骨折了要去骨科诊治。实际上,通过提高骨密度和骨质量可显著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在骨折发生之前,若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可先去内分泌科看骨质疏松症,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发生骨折的可能性。对于继发性骨质疏松,要及时治疗原发疾病,才能调理好自身的内分泌系统,防治各种慢性并发症。
(四)身小重量轻,却会惹上大问题的肾上腺
肾上腺是人体相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位于两侧肾脏的上方,像两顶橘黄色的帽子“戴”在肾脏上。
(1)肾上腺的功能
肾上腺其腺体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周围部分是皮质,内部是髓质。
肾上腺皮质是构成肾上腺外层的内分泌腺组织,由3层构成,能分泌由数种类固醇混合而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最外层为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主要代表为醛固酮,调节电解质和水盐代谢。接着为占大部分的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代表为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内层为网状带,分泌雄激素,分泌量较少,在生理情况下意义不大。
肾上腺髓质是形成肾上腺中心部的组织,嗜铬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一种最常见的激素,能够使呼吸加快、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反应更加快速。
(2)肾上腺素分泌异常会出现哪些问题
那是不是肾上腺素分泌越多越好呢?事实并非如此。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的增生和分泌过多容易引起肾上腺功能亢进,出现高血压、血糖升高、圆脸等症状,还可能出现醛固酮增多症,常见症状是高血压和低钾血症。
如果肾上腺分泌出现问题,或者发现肾上腺结节,建议至内分泌科就诊。肾上腺病变评估的内容之一就是了解其是否具有相关的激素分泌异常。如果患者合并高血压、低钾血症、骨质疏松、糖尿病等症状,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激素测定以及激素相关的功能试验,以此判断肾上腺病变是否有功能异常的情况,如果所有激素水平都正常,那可能是无功能瘤,需要临床定期复查。临床上大多数肾上腺结节为良性且无功能,因此体检发现肾上腺占位后不必惊慌,要去正规医院内分泌科就诊,通过一系列检查得到一个合理的诊治方案。
(五)内分泌紊乱影响最明显的腺体
性腺是人体最复杂、最奇妙,也是经常困扰我们的腺体,性腺主要指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睾丸可分泌男性激素睾酮,其主要功能是促进性腺及其附属结构的发育以及副性征的出现,还有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卵巢可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
成年女性性腺疾病最常见多囊卵巢、更年期综合征,可出现月经异常(如月经稀发、周期异常、过早闭经)、不孕、肥胖、颈部皮肤黝黑、面部多毛痤疮、性早熟、焦虑、失眠等。男性性腺功能异常可出现性欲减退、勃起无力等,上述症状出现时需检测性激素六项、皮质醇节律等内分泌相关激素,需要尽早到内分泌专科就诊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多方面调理,守护人体健康“生命腺”
当我们感受到自身内分泌紊乱时,应加以重视,及时去医院找内分泌科医生调理诊治。日常生活中,可根据自身体质,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对内分泌系统进行有效调理,保证内分泌腺正常分泌,使人体激素水平恢复到平衡状态,从而守护自身的健康生命线。
1.遵循内分泌的节奏和规律
激素的分泌规律与昼夜节律息息相关,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激素水平、免疫功能紊乱,甲状腺也会受到影响,甲状腺激素水平出现异常。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高,人体就会出现甲亢的症状;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低,人体就会出现甲减的症状。因此,每天尽量在11点前入睡,最好能保证每天7小时的睡眠时间。若入睡困难,可在睡前1小时喝一杯牛奶或者用热水泡脚,有助于舒心、舒压、舒眠。
2.不过度刺激内分泌系统
压力太大时,会刺激肾上腺素过度分泌,导致内分泌紊乱。环境中可能存在有害物质,比如放射性物质会对甲状腺细胞产生辐射损伤,继而影响甲状腺的内分泌功能。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情绪稳定,远离有害物质;饮食方面要注意少吃高糖、高油的碳水化合物和油炸食品。过多摄入高碳水化合物,会使胰岛细胞大量分泌胰岛素,虽然可以帮助我们调控血糖,但也会过多存储糖原,把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长此以往,最终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胰岛细胞频繁的刺激下,身体最终可能“崩盘”,出现胰岛素抵抗,进而诱发代谢类疾病,如糖尿病就是其中一种;油炸食品也是扰乱人体内分泌紊乱的罪魁祸首。
3.给内分泌足够的原料
人体要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就必须有足够的营养,否则会发生内分泌紊乱的问题。要补充内分泌原料,就要注重优质蛋白的摄入。大豆及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大豆异黄酮,可以双向调节女性的雌激素水平,让女性维持更好的内分泌状态。激素合成、内分泌过程还需要大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参与,日常饮食要做到膳食均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适量吃鱼、蛋、瘦肉等。
4.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内分泌问题,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定期检查血液中的激素水平,比如甲状腺功能、性腺功能等项目,确保内分泌系统的健康。
(编辑 董 玲、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