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怎样避免陷入精神内耗的旋涡

作者: 王惠茹

专家介绍

老年人怎样避免陷入精神内耗的旋涡0

王惠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脑与神志病临床医学中心(神志病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临床上坚持运用中医药诊治以失眠为主症及相关躯体和精神疾病,擅长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周四下午,周日上午(隔周)

老年人怎样避免陷入精神内耗的旋涡1

很多人老了,眼前的事记不住,过去的事情却忘不掉,有些老年人整天回忆过去的事不能自拔,且思得多而无序,尤其对过去一些痛苦的回忆,更是念念不忘。还有些老人对未来充满了担忧,担忧孩子的工作,担忧孙子的学习,担忧自己身体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凡此种种与当下不相关的思虑和对未发生的事所产生的担忧,都属于精神内耗。

有心理学家将“精神内耗”比喻为是个体内心深处至少有两个声音、两个念头、两股冲动在持续地奋力拔河、彼此拉扯,所以让当事人举棋不定、难以抉择,久而久之,就在不断地比较衡量中耗费掉大量的心理资源。精神内耗的核心,其实是对自我的负面信念,导致过度思考。

为什么会产生“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

1.主观原因:首先是对可能存在的困难的恐惧,或者说害怕失败,对自己不自信,把目光都放在了自己的缺点上。因为不自信,我们才会把过多的精力放在风险评估上,这样得出的结论往往都是负面的,于是不敢踏出第一步。连第一步都无法踏出,就更不用提后面的障碍了。而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也是造成“精神内耗”的一个原因。遇事总是考虑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上,这种想法往往只会带来更多的焦虑情绪,让自己不敢按照内心的真实想法行事。但事实上,所有事件往往都像硬币有两面一样,有好也有坏,如果只关注事情的负面,便会让我们持续沉浸于负性情绪中,难以体验到生活中的积极、快乐、满足。

2.客观原因:是我们的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默认模式网络”在起作用。一般来说,“默认模式网络”比较活跃的人,更容易考虑他人的感受,在意别人的看法,注意到事情不好的一面,也就更容易产生“精神内耗”。

如何避免“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很有危害,大脑长时间被这种思维活动占据,会造成人体非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导致内分泌失调,使人感觉各种不舒服,伴随各种疼痛。因此,老年人要尽量避免精神内耗。

首先,可以试着做一个“莽撞的人”。停止想象、立即行动,即一旦有了想法,就可以“心动不如行动”,偶尔“想一出是一出”、不必太过计较得失,直接去做就是了。这种尝试往往可以将行动变成默认模式。一旦迈出了第一步,后面就很容易了。至少我们去做了,这比什么都不做更好。即便最终还是失败了,我们也能从过程中获得反馈。当真正面对困难后,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这样也会帮我们找回一些自信。

其次,懂得原谅自己。当自己的想法和现实行为不一致时,我们也没有必要过度自责,只要将它归类为已经发生的历史,对其做出适当的总结,并且告诉自己,以后再遇见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去改变我们当时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把自我对话当成负担,更不要把它变成为激烈的争吵,始终告诉自己,无论是哪一个我,都是我自己本人。

再次,学会接纳自己。在正视自己缺点的同时,要懂得欣赏自己的优点,而不是放大小失误或者瑕疵。害怕失败,往往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期待过高、要求过高,在自己看来,如果没有做到完美,就不算成功。但事实上,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有的人在你看来很完美,但这仅限于你能看到的范围内。所以,该“认怂”时就应该低头,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老年人怎样避免陷入精神内耗的旋涡2

最后,爱自己多一点,多关注自己内心的想法。一味地为迎合他人世界而要求自己做出改变,最后发现自己反而变得“面目全非”。只有坚定地做自己,才会成为一道光,或许这个时候,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总之,不要为了迎合所有人,让自己过得太累了。

没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我们能够拥有的只有“当下”。想要生活幸福,就要远离各种内耗,与其杞人忧天,不如现世安好。

(编辑    王    幸)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