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山河,茶里春秋

作者: 左如

书剑山河,茶里春秋0

大年初一(1月29日),徐克执导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正式上映。尽管票房不温不火,但金戈铁马、大气磅礴的场面,还是令人热血沸腾。《射雕》这部金庸武侠经典,不禁让我想起了两个宋代闽人——黄裳和李纲(皆为南平人),一个是著名词人,一个是抗金名将。而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黄裳是武林秘籍《九阴真经》的作者,郭靖、杨康这两个重要角色之名则出自李纲著的编年体史书——《靖康传信录》。

解开虚构与历史的缠绕,还原真实人物。或博览群书,或横刀立马,在他们笔底,都蕴蓄着茶香。诗行间,他们都情不自禁地为家乡的北苑龙凤茶“代言”。这盏茶里,有闲情雅趣,亦有山河春秋。

黄裳:喝茶也能“修仙”

史上跟黄裳撞名的人物有好几位,光宋代就有仨。我们要说的是北宋福建延平(今南平)的黄裳。年轻时,他志向远大,博学多通,深研儒家典籍。不过,他更感兴趣道家玄秘之书,这从其自号“紫玄翁”就可窥得一斑。

他活了86岁(1044—1130年),别说是宋代,放在今天也算长寿的,因而坊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黄裳)颇从事于延年养生之术。博览道家之书,往往深解,而参诸日用。”(《演山先生神道碑》)难怪金庸会“安排”他来写《九阴真经》。

1114年,时任福州知州的他,奉诏监督刊印《政和万寿道藏》,这是我国最早集中刻印的官版道教总集。而宋徽宗赵佶也是道教的虔诚信徒,自称“教主道君皇帝”。

黄裳以词著称,其“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他的茶诗,几乎每首都有言及宋代“第一国茶”——北苑茶。他点赞道:“每思北苑滑与甘,尝厌乡人寄来苦。”(《谢人惠茶器并茶》)“莫道雨芽非北苑,须知山脉是东溪。”(《茶苑·其一》)“密云晚出小团块,虽得一饼犹为丰。”(《次鲁直烹密云龙之韵·其一》)“荔枝独作闽山秀,宜与龙团一处夸。”(《长乐闲赋·其七》)

他的诗里也不乏道家玄秘之语,如《龙凤茶寄照觉禅师》:

有物吞食月轮尽,凤翥龙骧紫光隐。

雨前已见纤云从,雪意犹在浑沦中。

忽带天香堕吾箧,自有同干欣相逢。

寄向仙庐引飞瀑,一簇蝇声急须腹。

禅翁初起宴坐间,接见陶公方解颜。

颐指长须运金碾,未白眉毛且须转。

为我对啜延高谈,亦使色味超尘凡。

破闷通灵此何取,两腋风生岂须御。

头四句就很有“仙魔剧”的画面感,神秘气氛感顿时拉满。但,他描写的是龙凤茶,系团饼茶,似月轮,“凤翥龙骧紫光隐”是茶饼上的花纹、色泽。他把偶得的龙凤茶,分享给照觉禅师,寄寓深情厚谊。

他不自觉地带上“道腔”,把照觉禅师所居的寺院称为“仙庐”。“昔云木马能嘶风,今看茶龙解行雨”,也是“仙味”十足。又如,“苍龙碾下想化去,但见白云生碧空”(《次鲁直烹密云龙之韵·其一》),自带“仙气”。

他还很喜欢化用唐代卢仝《七碗茶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破闷通灵此何取,两腋风生岂须御。”“不畏七枕鸣饥肠,但觉清多却炎暑。”(《谢人惠茶器并茶》)“不足数啜有余兴,两腋欲跨清都风,岂与凡羽夸雕笼。”(《次鲁直烹密云龙之韵·其一》)“未终七碗似卢仝,解跨骎骎两腋风。”(《乞茶》)《七碗茶歌》是“头号”经典茶诗,被历代诗人变着花样化用。黄裳老想着有一天能成仙飞起,就不厌其烦地写“两腋生风”

《龙凤茶寄照觉禅师》也有史料价值。“急须”是日本煎茶道中的重要茶道具。因此,不少人认为急须是日本的。其实不然,急须源于闽南,又称“急烧”或“急烧仔”,是煮茶暖酒器。黄裳也在诗下自注:“急须,东南之茶器。”另,《谢人惠茶器并茶》亦有提及“急须”:“遽命长须烹且煎,一簇蝇声急须吐。”

李纲:明明不闲硬说“闲”

1140年,李纲在福州寓所中,郁郁而终。

这种归宿对于一名抗金名将来说似乎很憋屈,他的梦想是收复失地、光复大宋,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才是最“体面”的终结。

他虽生于、长于江南,祖籍却是福建邵武,身后亦归葬福建(福州)。他一生坚持抗金,曾刺臂血书,献御戎五策。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围困汴京,他临危受命,打了一场漂亮的“东京保卫战”。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这句振聋发聩的豪言就出自他之口。直到今天,“寸土不让”仍是中国人的共同信条。

李纲只是一名会带兵打仗的武将?肤浅了,他也曾是枚“学霸”!政和二年(1112年),他进士及第,不但文采出众,还精通兵法,富有军事谋略。

尽管抗金有功,但他反对割地求和,屡遭主和派倾轧而被贬。宋高宗登基后,他曾短暂复相,却终因主张革新、抗金而被罢免,晚年退居福州,壮志未酬。

李纲现存诗作1400多首,词50多首,风格多元。茶诗数量不多,多写饮茶的闲情逸致。然而,他真能“闲得住”吗?

春院沈沈昼掩关,坐看云起面前山。静中图史尤多味,身外功名已厚颜。匣砚细磨鸲鹆眼,茶瓯深泛鹧鸪斑。簿书粗了无馀事,更有何人似我闲。——《春昼书怀》

看似闲适之笔,实写深沉之思。在静谧的春庭,坐看云起山峦。读书,写字,喝茶,还有谁会比我更闲呢?!所谓的“闲”,是孤独落寞,是对家国命运的忧思,是对时局的无声叹息。

又如《烹茶》:“安眠饱食更何求,只欠云腴茗一瓯。龙凤不须夸北苑,枪旗且与试中州。”

睡好吃饱,再喝杯好茶,好不自在。最后一句很“内涵”,“枪旗”是茶之一芽一叶的形象比喻,也是他想收复中原(中州)的渴望。天下未定,安能“安眠饱食”?

闽岭今冬雪再华,清寒芳润最宜茶。泛瓯欲斗千金价,著树先开六出花。圭璧自须呈瑞质,旗枪未肯放灵芽。传闻龙饼先春贡,已到钧天玉帝家。——《建溪再得雪乡人以为宜茶》

被贬海南期间,他曾作《建溪再得雪乡人以为宜茶》,中有“闽岭今冬雪再华,清寒芳润最宜茶”句。“清寒芳润”是茶的高贵特质,也是他托茶言志,寄寓了他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不过,不同于陶渊明的“松弛”人生,他身在山林,却心系庙堂,始终无法放下家国山河。“岁晏将如何,一醉豁平生”(《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才是他最真实的内心独白。借酒浇愁,满是失望与无奈。

当然了,也不是李纲所有的茶诗都“夹带”难言的复杂情绪,其中也有“纯粹”的雅趣之作,如《饮修仁茶》《山居四咏之四·石铫》,透着饮茶的闲情与哲思。

一位“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的将臣,一个“坐看云起面前山”“蓑笠老江湖”的隐者,共同构成了立体而真实的李纲。

氤氲茶香里,我们看到了一颗铁血丹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