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悦四季:在一杯茶里,感知四时律动

作者: 杨巍

茶悦四季:在一杯茶里,感知四时律动0
明前龙井茶是春日里的第一口鲜

芒种到,仲夏始,不知不觉,一年将过半。

街头奶茶店、冷饮店的人气,如同这天气一样“热”,打工人、Z世代都很迷恋这一杯“续命水”。

得闲时,三五好友晚饭后相约湖畔江边的大众茶馆,泡壶茶,沐晚风,听蝉鸣,拉呱唠嗑,也很惬意。

茶烟起处,便是心安之所。有茶相伴的日子,总不会太难熬。

茶,这一枚古老的灵叶,早已超越了饮馔之需,深深沁入中国人的生命肌理,成为沟通自然节律与心灵修持的桥梁。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草木的呼吸暗合着天地的脉搏,而一盏适时而瀹的清茶,便是这宏大韵律在人世间最熨帖的回响。

循着四时更迭、二十四节气的刻度,一杯茶,就像一幅流动的风雅长卷,在时光深处散发着芬芳,浸透着哲思。

茶悦四季:在一杯茶里,感知四时律动1

赏春 / 草木萌动啜新茶

春之始发,草木萌动。

当东风悄然吹散了料峭,立春的讯息便在天地间无声铺展。古人视此阴阳转换、万物复苏之机为辞旧迎新的重要时刻,饮茶亦需应和这萌动的春气。元代张可久云:“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无论是汲取天地初阳精气的早春嫩芽,抑或精心窖藏、经冬历寒的陈年佳茗,皆被郑重取出,用以驱散体内积郁一冬的寒浊之气,唤醒身心的清明。很懂得生活的明代文人,常于静室明窗之下,以素雅青瓷为伴,汲引山间清泉,静听松风炉火。水汽氤氳升腾,茶香与初醒的春气一同弥漫,心神亦随之澄澈空灵,仿佛与窗外初绽的新绿一同舒展、生长。

及至惊蟄,春雷隐隐,唤醒蟄伏的生灵,天地间阳气勃发。此时最宜品啜那饱含无限生机的明前绿茶。明代屠隆对西湖龙井情有独钟,赞其为“香胜旃檀华严界,味同沆瀣上清家”(《龙井茶歌》),尤为推崇以龙井水瀹之,认为“采取龙井茶,还念龙井水”,如此方能淋漓尽致地展现明前龙井那如初生婴儿般的鲜爽纯粹与蓬勃活力。

400多年后的今天,明前龙井茶依然是每年春茶季的“热搜”。莹润细腻的细瓷茶盏里,盛着盈盈一泓碧翠,带来的不只是味蕾上的那一口鲜甜,还是那映照着生命初始的纯净与盎然生机。

消夏 1 茶消游暑觅清凉

骄阳渐炙,万物进入一年中最为繁盛的“长养”之季。小满悄然而至,天地间阳气鼎盛,湿气亦随之萌动。此时茶事,需顺应这丰盈饱满又隐含微燥的夏气。

小满时节,暑热初显,心绪易浮。陈年普洱或白茶,因其性味平和醇厚、温润内敛,尤得爱茶人青睐。其祛湿降燥之功,恰似一股沉静的甘泉,能悄然抚平心湖泛起的微澜。

消夏,既消身之暑热,也要调心。文人雅士品茶向来重“境”,山间林下,溪畔泉边,别院亭台,皆是他们眼中茶叙雅集的佳处。或浓荫匝地,或荷风轻送,邀一二知己,慢品一壶浸润着时光的老白茶。茶汤醇厚滑过舌尖,回甘悠长萦绕喉间,仿佛时光沉淀的精华在口中徐徐化开,缓缓涤荡着初夏的微尘与浮躁,令人心神俱宁。

屠隆曾列举了四时饮茶的佳境,其中,夏日饮茶的理想环境是:“凉亭水阁,松风萝月”。这是明清文人的精致与风雅。

待到酷热难耐的大暑,古人消夏的智慧更显风雅从容。“竹床凉,松影碎。沉水香消,尤自贪残睡。无那多情偏著意,碧碾旗枪,玉沸中泠水。捧轻瓯,沽弱醑,色授双鬟,唤觉江郎起。一片金波谁得似,半入松风,半入丁香味。”(明·王世懋《苏慕遮·夏景题茶》)美人睡起,还带着朦胧睡意,碾茶烹泉。捧瓯轻啜,深情款款。

“泡”在女儿国长大的贾宝玉,他描写的夏夜茶事则更是香风袭人:“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窗明麝月开官镜,室霭檀云品御香。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水亭处处齐纳动,窗卷朱楼罢晚妆。”(《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香词艳语,把美人们消夏生活描摹得绘声绘色,宝玉这一“富贵闲人个”还真不是盖的。

大暑之夜,或于临水亭榭,或于湖畔茶舍,或采荷叶为 盏,或汲山泉水冷泡白茶,或冰萃新制的茉莉花茶,不甚风 雅,无上清凉。凉爽的晚风,裹挟着茶香,袅袅升腾,弥漫于 夏夜的星空下。

一盏清幽,沁入肺腑,恍如习习清风生,将逼人的暑热拂散,独享一份“心远地自偏”的幽寂与“心静自然凉”的禅意。

茶悦四季:在一杯茶里,感知四时律动2
明·仇英《竹梧消夏图》轴(武汉博物馆藏)
茶悦四季:在一杯茶里,感知四时律动3
茶悦四季:在一杯茶里,感知四时律动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had20250605.pd原版全文

润秋 / 敛肃金风润物华

秋风起,卷落庭前第一片梧桐,立秋便叩开了金秋的门扉。

由夏入秋,燥气日升,古人深谱“滋阴润燥”之理。此时节,乌龙茶或白茶以其性味平和、不寒不燥的中和特质,成为慰藉身心微妙转换的上佳之选。

橙黄橘绿,桂雨纷飞。一枚青柑,纳岁月之茶,褪尽青涩,蕴化出醇熟饱满的秋韵。以金桂熏染乌龙或红茶,花魂茶魄,共舞出深秋的繾綣浪漫。秋水煎香茗,或擷菊花黄、枫叶红,伴清茶一盏。花下悠然漫饮,红叶静坐题诗,方不负这流金瀲滟的秋光。“秋香”正好,秋意正浓,一盏芳茗,便足以温暖这清旷时节,寂寥何来?

秋日的茶会雅集,常设于夕阳熔金的黄昏庭院,恰逢金桂盛放,暗香浮动。取枝头初绽的鲜嫩桂花入茶,或佐以新摘的清甜瓜果。茶汤温润醇和,桂香幽微淡远,秋白特有的高远澄澈与丰饶况味,便在杯盏轻轻相碰的雅韵中、在宾主会心的笑意里悄然晕染开来,温柔地冲淡了初秋的清寒,只余下内心的宁静暖意与对收获的深深满足。

及至霜降,寒意渐深,天地间一片肃杀之气。此时饮茶,尤重一个“暖”字。发酵适中的乌龙、滋味甘醇的红茶或温厚暖腹的黑茶,成为霜降时节抚慰身心的佳品。

窗外或有清冷的薄霜悄然凝结,室内则在温暖的阁中设起竹炉,炭火初红,壶中汤沸之声如松涛隐隐。三五知己围炉而坐,捧一盏色泽深浓、滋味甘醇的暖茶,茶汤入腹,一股暖流瞬间灌注四肢百骸,足以驱散渐起的凛冽寒意,在茶烟氤氩缭绕、暖香弥漫的方寸天地里,共叙岁寒情谊,体味人情温暖。

茶悦四季:在一杯茶里,感知四时律动5

蕴冬/围炉静守待花开

落尽后的深沉积淀,是蓬勃生命力在寂静中的默默酝酿与蓄势待发。

小雪时节,天地归于至简至静的沉穆,方物深藏。围炉煮茶,便成了漫长冬日里最温暖的慰藉。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详述冬日饮茶之雅:“茶以雪烹,味更清冽。所为半天河水是也。不受尘垢。幽人啜此。足以破寒。”最会“玩”的当数《红楼梦》里的妙玉,用五年陈的“梅上雪”煮茶来待客。

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是天地间阴阳转换最为关键而微妙的节点。茶品多选用经年存放、陈化良好的老茶,其味醇厚深沉,层次丰富,仿佛凝聚了漫长岁月的重量。茶器则以深沉内敛的紫砂或古朴粗犷的陶器为佳,与冬日的厚重气质浑然一体。

围炉煮茶依然是深受当代都市人喜爱的休闲生活方式之一。粗朴厚重的陶壶安稳架于红泥小火炉上,松炭燃烧发出细微温暖的啪声,壶中茶汤翻滚,茶香混合着松炭特有的暖香,在小小的斗室之内弥漫升腾,织就一张无形的温暖之网。窗外,寒风凛冽。室内茶烟袅袅,暖意融融,人心也随之沉静安宁,深刻体味着“冬藏”的真谛一一那是繁华

默然静坐,自光凝视壶口袅袅升起的水汽,耳听茶水在文火细煨下发出“松风”之响。在相视无言的静默与茶香的温柔浸润中,全然专注于眼前这一杯一壶的方寸天地,心无旁骛。

盏中茶汤尤暖,海南岛的“早茶季”早已来临。春暖花开,也不远了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had20250605.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