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采江畔闲煮“云”

作者: 左如

秋采江畔闲煮“云”0

白露前,尽管天气依然闷热,秋意却越来越浓了。古人多悲秋,言秋景萧瑟荒寒,为赋新词强说愁。可是,眼下,秋水长天。江畔潮落,水草萋萋,在微风里摇曳。鸥鹭数点,隐没其间,江渚觅食。江上,二三舟楫往来。若非两岸勾勒天际线的摩天大厦,此番景致俨然是一幅宋元的秋江图。

“半茶人”于江畔茶座设席,煮茶听潮,才不负这般潋滟秋光,名曰“清秋茶集”。他特意准备了一款自己珍藏的1992年“广云贡”生茶。32年的陈期,将会“酝酿”出怎样的美妙滋味?让人期待……

牛皮纸泡袋打开,就能闻到一股浓郁的樟香,来自光阴深处的气息。

黑褐的干茶,有的紧卷成条,有的略呈颗粒状,有的露出褐红的茶梗,看起来很像经渥堆发酵的熟茶。

其实不然,32年前,它还是一副青涩的模样。泡袋上标注的原料是大叶青。在我的认知中,广东大叶青是主产于韶关、肇庆一带的黄茶,是黄大茶代表性品种,非常小众。而制作大叶青的鲜叶又是出自云南大叶种茶树。

而“广云贡”的“出身”,正是广东与云南——销区与产区的双向奔赴,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

“半茶人”找来一只潮州朱泥水平壶来泡,以工夫茶的方式唤醒30多岁的“尘封”。

轻提壶把,壶嘴轻轻拉出一条流利光滑的水线。

虽为醒茶,深金红的茶汤就足以让人惊艳,蕴藉着的樟香药香交融的陈香,有种怀旧的暖意。

握杯徐啜,陈香含水,醇厚甘甜,汤感柔顺绵绸。一杯啜罢,香尤萦唇齿之间,杯底亦留余香。

时间对茶叶风味的塑造,恐怕要比人工技术高明得多。它虽无形,却是“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茶性,慢慢地“熟化”。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只要有陈味或陈年的气息,就是老茶,甚至还有人把霉味当作陈香。十多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普洱茶市“大地震”正是盲目追“老”求“老”、急功近利的惨痛教训。

真正的老茶,并非人为“催”老(渥堆发酵除外),而是像陈年老酒一样,经历时间的打磨,磨去新茶的刺激与张扬,酿出绵柔甘醇。

“但凡底子好的茶,不管放多少年,茶汤一定是明亮清澈的。”“半茶人”凝视着注入公杯的水线,娓娓道来。

猪油白的素瓷,映衬着深金红的汤色,很是养眼,心情也如茶汤般明媚。沉浸在樟香里,“半茶人”缓缓打开茶的光阴故事。

这款“广云贡”原为香港协和茶行收储。香港是云南普洱茶的传统销区,老香港的早茶总是从茶楼里的一壶普洱茶开始。和顺正气、开胃消滞的普洱,似乎天生就是为港人的肠胃和湿热的气候而生。

从20世纪50年代起,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对普洱茶需求日渐增长,作为当时普洱茶出口的唯一指定口岸公司,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从云南调集了一部分大叶种茶树茶青,加上两广地区的小叶种茶青,拼配后压制成饼,专供出口。云茶广做,港台茶客们称之为“广云贡”,独具“广式韵味”的普洱茶。而等级较低的茶青则制成散茶出口。

1973年以后,云南茶叶公司获得了茶叶出口权,“广云贡”的使命基本完成,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遇到定制才有生产,产量很小。

消费需求与技术创新,让遥隔近2000公里的云南茶区与广州销区在一片茶叶上“牵手”,化作某段时光记忆的注脚。

穿过无声流淌的时间之河,又几经流转去来,在这样一个晴朗的秋日里,在杯壶间,它与我们不期而遇。品啜寻味,浓厚饱满的滋味,就像一句久违的暖心问候。

经历了20多年(1952年-1973年)的外销辉煌,1992年是“广云贡”的低谷。也许正因低潮,才稀少,才会留存至今,才会有这次美丽的邂逅。

阳光微辣,洒在身上,有些发烫。江风徐来,又生清凉。暑往寒来,炎凉交替。时间在流动,茶香也在杯中静静流动。十余道过后,茶汤仍是浓厚甘醇,足见其“内力深厚”。

“半茶人”觉得光是泡茶,滋味还不够过瘾,文火慢烹,茶浓味酽,才畅快。

遂搬来泥炉,架上砂铫,把红泥小壶中的茶逐一拨入,生火添水烹煮。将工夫茶具瀹煮两用,甚是有趣,甚是巧妙。

炉边候汤,谈笑风生。

不多时,铫内汩汩有声,与江中涨潮声交鸣,有如天籁。

铫盖气孔处,茶烟袅袅,顽皮地“吹”出一个个小水泡,炉铫初沸。“半茶人”不时地揭盖察看,以便及时调整火候,难怪乎古人云“候汤最难”。

茶熟,出汤。茶汤浓如老酒,樟香、药香犹在,更乡的是厚朴的木质香。

不同于瀹泡,烹煮的茶汤很烫嘴,须慢啜。汤感稠厚温顺,很是清甜。

一杯啜尽,额头、后背,顿觉湿润。此时,江风拂面,无上清凉。又听江潮轻起,温柔拍岸。此正是:闲坐江畔闲煮“云”,静听江潮静拍岸。

诸友围坐江畔,围炉煮茶。炉铫之兴味,不禁让我想起昔年遭贬儋州的苏子瞻。他在一个寂寥的月夜,独自一人,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茶雨松风里,是无尽的惆怅与悲寂。

虽默立人生之秋,蹭蹬与失意却磨砺了他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茶如人生。在漫长的岁月里,命运跌宕,轮回交织。有些茶曾创造了历史,书写了传奇,却也渐渐成为历史。但,陈年往事里的茶,似乎从未改变。它从过去漂游到今天,改变的只不过是人罢了。

江畔清秋,闲“云”悠悠。砂铫又沸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