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会 | 一生的修炼 近来,“延迟退休”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对此,有人欢喜有人愁。但,无论如何,背后的实质问题是人们对渐渐老去这一难以违拗的自然规律之无奈与焦虑。 相比之下,爱茶者似乎表现得风轻云淡,或者说,根本不在乎。 因为,在他们眼里,茶不仅仅是一份事业,...
一期一会 | 茶博士 问:有哪些不当的茶园管理会使茶树提前衰老? 答:不当的茶园管理主要表现为:茶园采摘(剪采)过度,错误修剪导致生理紊乱,光合作用降低,养分耗损太多,形成树型低矮,枝弱芽小,树势衰弱。或者化学肥料施用太多,且未开沟或挖洞施肥,直接施于地表上,有...
独家阅读 | 中国茶业:五年鼎新分外香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刊推出茶香飘过七十载的专题报道,记录了70年来影响中国茶业的人和事。转眼五年过去了,中国茶业在传承与创新中稳步前行,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根据中商产业研究所的数据,2019年中国茶市场规模4580亿元,预计今...
独家阅读 | “三茶”统筹引领 中国茶业迈入新时代 2021年3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在新时代,“三茶”统筹理念的提出为中国茶业的...
独家阅读 | 设立国际茶日 以茶为媒的国际化传播 2020年5月21日,由中国倡议并推动的首个“国际茶日”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举办。茶源自中国,早已有定论。历史上,中国茶分三条路径向世界传播:向东传到日本、朝鲜;向西北通过陆路传到蒙古、俄罗斯等国及中亚地区;通过海路传到荷兰、法国、葡萄牙、...
独家阅读 | 拥抱大健康时代 茶产业融入大健康产业 进入后疫情时代,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健康消费意愿也持续提升,中国大健康产业加速发展。 据今年8月中国消协发布的《健康产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将达到9万亿元,相较于2021年8万亿元的总额实现了显著跃...
独家阅读 | 智能化强劲赋能 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 “三茶”统筹,科技赋能,尤其是新质生产力的注入,为推动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引擎。 在过去5年里,随着茶叶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进步对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全行业在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方面,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以人工智能、...
独家阅读 | 入列多项“世遗” 国茶国际“声量”渐大 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国际上的“声量”越来越大,“国际茶日”的设立、茶叶及涉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重要农业遗产等项目申报“非遗”与“世遗”的成功,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高度自信。 2019年11月27日,第7...
独家阅读 | 直播红利显现 给茶行业注入新活力 高雅清香的安溪铁观音、岩骨花香的武夷岩茶、陈韵十足的云南普洱……这些曾经只闻其名、难见其影的茶叶珍品,如今通过直播平台,跨越千山万水,直接送达千家万户。这一变革,不仅让茶叶销售焕发了新生,更为整个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红利。 传统茶叶销售依...
独家阅读 | 新茶饮品牌时代 出海卷起“中国风” 近年来,随着新茶饮行业的逐步成熟,曾经的野蛮生长已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一场更为激烈且策略性的市场竞争。据《2023-2024中国茶饮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新中式茶饮市场在2023年实现了1933亿元的规模,同比增长15.7%,并预计将于...
习茶 | 秋采江畔闲煮“云” 白露前,尽管天气依然闷热,秋意却越来越浓了。古人多悲秋,言秋景萧瑟荒寒,为赋新词强说愁。可是,眼下,秋水长天。江畔潮落,水草萋萋,在微风里摇曳。鸥鹭数点,隐没其间,江渚觅食。江上,二三舟楫往来。若非两岸勾勒天际线的摩天大厦,此番景致俨然是一...
物语 | “黑”茶器论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这样概括制陶技艺:“水火既济而土合。”陶器是人类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工具,开辟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在人类的陶瓷发展史上,最早出现全黑的陶器是在五千多年前龙山文化时期。在龙山文化之前,中国出土...
幽赏 | 闲暇时光隐于茶 在世遗古城泉州,众多茶馆林立,传统茶与新茶饮交织,它们以本地建筑为载体,演绎着闽南的风土人情。走进传统茶叶店,豪爽的泉州人手压盖碗,干净利落地冲出茶汤,如“关公巡城”般分茶之后,朗声请茶说:“临碟!免客气。”“临碟”是方言“饮茶”的谐音。茶...
幽赏 | “95后”小余的大理茶客厅 一场秋雨一场凉,慢热的夏天变成浪漫的秋天,长夏消去,凉秋渐来。 若问凉秋何处去,全年平均温度T5.0℃-25.0℃的云南大理,的确是理想之地。芭蕉树荫满地的午后,日斜阑干的黄昏,清蝉嚐嚐,疏桐流响。十月已至,不如,去有风的地方,去小余的大理...
茗人 | 瑞士科学家“老博”的悠然茶情 人物简介 博哲若(Gerard Burgermeister),出生于1953年,先后学习过生物学和经济学,是著名的瑞士籍生物学家。他曾在尼加拉瓜参与过自来水设施建设项目,担任过瑞士驻华使馆环境、经济及科学合作参赞。 瑞士人博哲若,我亲切地喊...
特别报道 | 海南白沙新农人符小芳:陨坑有机茶,托起“共富梦” 70万年前,一次宇宙间的壮烈碰撞,在海南中部葱郁的白沙黎族自治县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一个直径横跨3.7公里的陨石坑,埋下了“来自星星的礼物”。70万年后,“黎族女儿”符小芳在这片被自然之力精心雕琢的土地上,书写了一段关于梦想、挑战与重生的有...
特别报道 | 为“芳香传万家”护航 谷雨过后,青山守望,薄雾轻笼,福建省安溪县漫山遍野的茶树萌发新芽。眼下,正是铁观音春茶采制的繁忙时节,茶农忙碌制茶,游客观赏山景,茶商翘首期盼,让这座山城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 “现在生态茶园管理越来越科技化,今年的春茶品质一定会更好!”4月...
问茶 | 赤壁羊楼洞:“茶道”青红,古镇沧桑 落地窗外,大雨滂沱。暮春初夏的浓绿,随雨声肆意倾泻。适逢湖北茶叶协会主办的“楚天好茶沿海行”走进福州,我应邀参加茶会,品尝到了来自千里之外的荆楚佳茗。对于我这个喜欢味酽的老茶鬼来说,红、绿、黄茶,总觉太淡,唯有赤壁青砖茶,浓厚陈醇,最合我的...
将进茶 | 一碗茶冻。润物无声 中秋虽至,夏日的余温仍肆意徘徊。人们往往在这“秋老虎”横行之际贪恋冷饮的清凉。然而,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出发,过量摄入寒凉之物易伤脾胃,影响健康。随着气候转向干燥,咽干、咳嗽等小毛病接踵而至,润肺防燥成为这一时节的养生重点。在追求清凉的同时,不...
七碗流风 | 茶粥与茗糜 茶粥又称茗粥、茗糜,以茶叶青叶、干茶、茶粉或茶水煮粥。糜是粥的别称,一般认为,南方称粥,古代北方则多称糜。文献记载,西晋洛阳街头已有茶粥出售,唐代大诗人储光羲、王维亦有诗记“茗粥”“茗糜”。晚唐杨晔在《膳夫经手录》中记载:“茶,古不闻食之,...
专栏 | 当今茶道的内涵 常喝茶对身体的健康是有帮助的,这点从茶叶化学上得出很多论证,如果再强调茶气,就更加重了茶道在修身上的功力。茶道除了讲究做人处世的修炼外,更从物质层面上加重了修身上的效用,于是做人处世与修身养性几乎代表了茶道的内涵,但是我们多么希望泡茶喝茶就...
专栏 | 日本国宝中的茶入来自中国福建? 众所周知,建盏经历过一段奇异的旅程,它因斗茶而生,因斗茶消失而消失。后来建盏在日本大放异彩,被奉为国宝,世间仅有三个半“曜变天目”的说法不胫而走。20世纪80年代,建盏工艺在中国得以恢复。 在此之前,建盏其实并没有完全消失,它的身影留在诗词...
专栏 | 文徵明把茶生活过成连续剧 1505年,36岁的文徵明收到宜兴吴大本寄来的团茶,这片带有古典气质的紧压茶,瞬间把文徵明带到唐代的语境,让他想起唐代孟谏议给卢仝寄茶的场景。卢仝家贫,腹中正叽里咕噜的时候,收到了好友寄来的团型紧压茶,从容地戴上乌纱帽,正襟危坐地品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