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科学家“老博”的悠然茶情

作者: 闻彦

瑞士科学家“老博”的悠然茶情0

人物简介

博哲若(Gerard Burgermeister),出生于1953年,先后学习过生物学和经济学,是著名的瑞士籍生物学家。他曾在尼加拉瓜参与过自来水设施建设项目,担任过瑞士驻华使馆环境、经济及科学合作参赞。

瑞士人博哲若,我亲切地喊他“老博”。他长居云南20年,最著名的“壮举”是将一片橡胶林改造成了“小森林”。他专注于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个茶酒皆爱的“饮君子”。

悠然一梦,醉心雨林里的茶客厅

老博在西双版纳的家,是一座名为“悠然台”的庄园,藏在澜沧江畔一处海拔约600米的山丘上。而这片占地26亩的雨林和分布其中的五座傣楼,竟然是他花费了多年心血亲手打造出来的。

悠然台的意思是“宁静的露台”,体现了宋代文豪苏东坡的生活态度——悠然自适。宋代是士大夫生活特别优裕的时代,文人闲暇之际多悠然之心。这片悠然,也在悠然台无尽展现。

步入悠然台的蓝宝石大门,体感温度瞬间降低,这是雨林欢迎到访者的“贴心”方式。漫步于铺满细碎石子的小路,曲径通幽,鸟语花香,充满傣族风情的古朴木楼在林间若隐若现。

老博说,悠然台是按照造一个家的心灵尺度来建造的——小傣楼门前开满玉兰,晾台的吊床来自尼加拉瓜,漫山遍野种满花果树……老博带我逛完园子问道,来上一泡普洱可好?

悠然台内有一处用于会客的公共空间叫“望江台”,在此能俯览澜沧江,一眼望去,景洪城和三座跨江大桥尽收眼底。“这张桌子是全景洪最凉快的。”老博指着望江台的茶桌,请我们坐下喝茶。

在这里,老博可以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聚会、聊天,度过一段远离尘嚣,轻松自在的时光。陌生的旅客也可萍水相逢于此,一起谈天说地。好茶是管够的,老博常常借由一壶茶打开话匣子,娓娓道来他与悠然台的故事及20多年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当我问他为什么留在中国养老?老博的回答是:“我在全世界都能生活,唯独在中国交了很多朋友。”

作为一个“中国迷”,老博收藏了很多中国古董,空间中无处不“隐藏”着老博收藏多年的中式古董家具陈列,大部分古董都不动声色地和傣楼融为一体,如床榻、桌子、器物,还有工具、摆件都很有中国民族特色,这大概是一个“老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品位的体现。

热爱老茶,在一杯茶中品味自然

老博常拿出自己珍藏的好茶或好酒款待有缘人。如果是在一个悠闲的午后相约,“主角”大概率是茶。

以茶会友,是老博的日常。他说第一次接触普洱茶是因为朋友送了他一饼生茶当作礼物。他一开始对普洱茶的味道并不“感冒”,就包起来存在柜子里。多年后他偶然拿出来泡,觉得茶汤入口非常舒服,从此就爱上了喝老茶。如今他不但珍藏了不少普洱老茶,还养成了在旅行时带茶的习惯。

老博尽力和我解释着他热爱普洱茶的原因,虽然汉语仍带着西方人的口音,但丰富的中国生活经历已将他的遣词造句打磨得足够地道。

“我猜想,我与众多钟爱普洱茶的中国人一样,有着相同的理由。真正的普洱茶,源自森林深处古老茶树的茶叶,蕴藏着大地的神奇能量。”老博说,他常常凑近鼻尖闻着茶,仿佛能嗅到森林中的气味,如蜂蜜的芬芳、兰花的花香。茶汤入口的时候,则能感受到细腻的甘甜,咽一口茶,如泉水一般顺滑地滑过喉咙。

在老博看来,好茶如同顶级的红葡萄酒,深深扎根于当地文化。它们由人类历经千年的探索与尝试,经最精湛的技艺制作,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无论是葡萄还是茶叶,都需经过精心地采摘与用心地准备,方能成为味觉的奇迹。它们的味道因土壤、阳光照射方向、海拔、发酵等多种因素而异。对于如何酿造美酒和制作优质的普洱茶,我仅略知一二,但我深知如何尽情享受它们的美味!”

崇尚自然的人,对茶的热爱也一定是纯粹的。因为他们深知,每一片茶叶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他们珍视茶叶的原始风味,尊重茶叶的生长规律,不愿过多地干预茶叶的自然生长过程。在他们眼中,茶叶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大自然的智慧和力量。从采摘到制作,每一步都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

喝茶种树,对话自然间找到归宿

到访悠然台的下午,老博从茶饼上翘起了一小块普洱茶,严谨地用电子秤称好克数。煮水、温杯、洗茶,动作娴熟地泡起茶,一边泡茶,一边聊起了20年来他和这片“小森林”的故事。

2001年,老博受朋友之邀到访云南西双版纳,对这里丰富的物种、茂密的雨林念念不忘,这片热土给了他别样的归属感。当时他在澜沧江边看到一处山丘,种满了橡胶树,因长期不当种植,使得该地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2003年,老博辞掉外交官工作后,来到西双版纳的景洪市,买下了那片种满橡胶的山头,并尝试将其恢复成雨林,重塑生态多样性的生态环境。他整山修园,细细耕作,一手开辟了悠然台,原本只是作为私人庄园居住,后来开放五个房间做民宿,以收入对抵成本。

老博作为生物学家深知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所以在土地规划和房屋建设过程中,他不仅尊重当地的地形,保护土壤,还选用无污染的材料进行建造。硬木来自当地拆除的村庄房屋,三个独立的排水系统分别用于雨水、生活用水、废水的处理……

在西双版纳的雨林或是澜沧江边的山间徒步的时候,他会捡回一些种子,在苗圃中培养成苗后,向植物专家打听是否适合在本地种植,然后再进行移栽。就这样不断反复实验,老博探索到适合这片土地的植被。

现在距老博开始耕耘悠然台,已整整20年。这里已经重塑出了热带丛林的多样性,不包括小型植物在内,仅高大的树木就有300多种,森林里还有鸟儿、蝴蝶、蜜蜂、蝙蝠、白蚁、萤火虫等。植被的丰富多样使得动物随之增加,而动物的增加也为植被的发展带来了营养。如此良性循环才使得健康的生态环境得以持续。他的所为,使得悠然台从20年前的贫瘠之地转变为一个富有灵性的地方。

故事还未讲完,老博被清脆的鸟叫声吸引,示意我们静静聆听。“嘘,你听,发出这个叫声的小鸟特别漂亮。这里经常会发现不一样的叫声,园子打理好了,搬过来住的小鸟就越来越多。”他的话语中,流露出孩子般的兴奋。

这大概就是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喜欢在闲暇的午后,泡上一壶好茶,静静地品味的原因。那淡淡的茶香,仿佛能带领他走进一个纯真浪漫的世界。在那里,可以与自然对话,感受大自然的温暖和包容。他如同扎根于悠然台的植物一样,找到了归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