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强劲赋能 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 杨巍

智能化强劲赋能 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0

“三茶”统筹,科技赋能,尤其是新质生产力的注入,为推动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引擎。

在过去5年里,随着茶叶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进步对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全行业在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方面,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以人工智能、遥感测绘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逐渐渗透到茶叶生产、加工、跨界应用、储运等诸多领域,有力推动了我国茶业科技以绿色、生态、安全、智能、健康为重点实现系统提升和质的飞跃。

信息基础设施的持续升级、5G等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突破,加速了信息通信技术与茶产业的融合,包括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创意、电子商务等在内的数字经济对茶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十四五”时期,茶叶智能经济在绿色生态、生产制造、物流储运、消费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程度越来越深。茶产业数字化转型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数字技术加快渗透,为茶叶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智慧茶园建设为例,主要通过茶园智能“四情”监测系统(包括茶园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茶园监控系统、茶园病虫害监测系统、茶园气象监测系统)、茶园遥感和测绘系统、集成茶园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茶园无人机飞防技术、智能采茶机器人等智慧茶园调控模块,全方位感知、管理、分析、分享,实现了对茶树的整个生长周期的监测管理,从而实现茶园管理水平的提升。

茶叶数字化加工技术如自动化控制、机器视觉、智能传感等,实现了从杀青、揉捻、干燥到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应特别指出的是,安徽农业大学原校长、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宛晓春领衔完成的“绿茶自动化加工与数字化品控关键技术装备及运用”科研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以八马、小罐茶为代表的头部茶企,在智能化上狠下苦功,实现了茶叶生产、加工、检测、仓储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武夷岩茶、襄阳高香茶、黄山毛峰、普洱茶精制等多条智能化加工生产线也相继投产使用,“数字制茶”方兴未艾。

在茶叶检测环节,智能化检测技术与设备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检测方法效率低、误差大等短板。比如,基于机器视觉与光谱分析技术的智能检测系统,能快而准地检测茶中的农残、重金属、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确保茶叶的安全卫生。而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检测系统,能够实现对茶叶品质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保障茶叶的安全和稳定。

在茶叶销售环节,茶企借助智能物流技术,实现了从订单处理、仓库管理到物流配送的“一条龙”自动化作业,确保茶能够快速、安全地送达消费者手中。

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让消费者通过扫码,了解每一泡茶的来源、生产日期、加工过程等信息,实现对采制、包装到销售的全程追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则为茶企提供了精准的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

除智能化外,在茶科技其它领域,亦是成就斐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研究团队领衔的“茶叶中农药残留和污染物管控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科研项目(2019年),南昌大学聂少平教授团队的“富含多糖的营养健康食品创制关键技术与产业化”(2023年)等科研成果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还有,茶产业提质增效生产关键技术、茶绿色生态生产关键技术、茶领域重要国际标准研究等多项课题也成为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