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会 | 一条茶路的意义 10月22日-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在俄罗斯喀山举行,万里茶道成为媒体聚焦的热词。南起福建武夷山、北达中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再跨越俄罗斯境内十多个城市,到达中亚和欧洲等国,400年前这条长达1.3万公里的茶叶之路,被誉为联通...
一期一会 | 茶博士 问: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竹制茶器? 答:宋代,最有名的竹制茶器当属点茶必备“神器”——茶筅。它用来搅拌击打茶汤,令其发泡,涌起洁白如雪的沫饽。茶筅传到日本,也成为重要的茶道用具。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在宋代文人圈中就颇流行的竹茶...
一期一会 | 茶讯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福建武夷山开幕 11月16日,第十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福建武夷山茶旅小镇会展中心开幕。本次茶博会以“三茶统筹、融合发展、缘聚武夷、茶和天下”为主题,聚焦文化赋魂、科技赋能、产业融合,注重加强茶文化弘扬,茶产业...
独家阅读 | 禅茶一味的历史与文化探幽 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目前有明确文献记载的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历史在公元前2年。到了隋唐时期,汉传佛教进入鼎盛,并形成了八大宗,其中以禅宗流传最广。相比较而言,中国的茶史要比中国佛教史久远得多,如“茶界泰斗”张天福所说“中...
习茶 | 普洱“印”象记 和“号级茶”一样,在普洱茶发烧友心目中,“印级茶”也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印级茶,全称叫“印级圆茶”。是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由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生产的普洱茶饼。外包装上,有八个红色“中”字,环绕一个“茶”字,因“茶”字颜色有红、...
物语 | 品茶十二器:塑造个性喝茶场景 二十多岁的时候,最喜欢收集口红色号。如今各式各样的口红早已过了使用期限,但茶桌上的茶器,却时常有新面孔,随着岁月流转,越用越美。热爱收集茶器,就像当年收集口红色号一样。有人说,这是步入中年的特征。还有人认为,这说明“你真的离不开茶,爱上喝茶...
幽赏 | 到山野,吃茶去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的心灵时常被城市的喧嚣与繁忙所困,渴望一方净土,一抹宁静,以安放疲惫的灵魂。于是,一股回归自然、寻觅精神栖息地的潮流悄然兴起——开辟小院,或爆改老宅,人们纷纷走向山野,以茶为媒,不仅寻找个人的心灵慰藉,更在不经意间...
特别报道 | 与世界共品海南雨林大叶茶 2024年10月11日,主题为“与世界共品海南雨林大叶茶”的首届自贸港海南雨林大叶茶全球品鉴招商活动在白沙黎族自治县成功举办。来自意大利、斯里兰卡、美国、俄罗斯、伊朗等国的茶人,与国内众多省份茶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及闽琼两地的侨领,共计3...
特别报道 | 悠悠茶韵 乌龙飘香 金秋时节,叠翠流金,福建安溪铁观音秋茶迎来采制佳期。茶园漫山遍野,举目皆绿。茶农们腰挎竹篓,在茫茫茶海间忙碌穿梭,采摘秋茶。空气中氤氬着淡淡的茶香。 安溪是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乌龙茶之乡”。高山云雾出好茶。安溪居山近海,四季分明...
问茶 | 鼓山问禅寻半岩 鼓山,是福州人都很熟悉的名胜。自古名山僧占多,鼓山也不例外。 被誉为“闽刹之冠”的鼓山涌泉寺,是福州五大禅宗丛林之一,也是历史名茶——鼓山半岩茶的原产地。 鼓山半岩茶自诞生之日起,就是“禅茶”。它最初由涌泉寺僧所制,为礼佛、普茶之用,曾应闽...
将进茶 | 炭烹阳水,赋茶以“活” 在茶的世界里,每一滴水的沸腾都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与生活的艺术。茶滋与水,水藉于器,老茶人常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此言非虚,八分茶遇十分水可达满分,而八分水试十分茶则只得八分。如今,借由一场“煮水之趣”茶会,以2005年武夷水仙陈茶...
七碗流风 | 日本最初茶栽培地探访记(上) 日本临济宗初祖荣西禅师(公元1141-1215年),被称为“日本茶祖”。 关于荣西禅师最初栽培茶树的背振山石上坊,之前只是在一些文献中看到记载,但一直查询不到茶人实地考证的记录,也不知道石上坊遗迹现在的状况,或许早已荡然无存。 本着“得之自...
专栏 | 揭秘全球茶叶高货往事 翻开《宜红简史》,读者会感觉这是一本充满数字和报表的大型资料书。不过,如果仔细阅读了陈宗懋院士的序,你就明白此书不只是一面展现过去的后视镜,在今天全球茶文化繁荣之际,它打开了一个大大的新窗口,从此窗望去,新路宽阔,前景明朗。 红茶诞生在明末...
专栏 | 茶会的意义是什么? 茶会的意义是什么呢? 这是在当下,我经常被问到的话题。 惠山茶会的发起者蔡羽说,茶会的意义在于交流思想。“矧诸君屋漏则养德,群居则讲艺,清志虑、开聪明,则涤之以茗。游于丘、息于池,用全吾神而高起于物,兹岂陆子所能至哉。固鲁点之趣也。”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