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初茶栽培地探访记(下)
作者: 沈纯道
编者按
上一期,作者进入背振山开启荣西禅师最初栽培茶树探访之旅。一路寻访,一路发现。一处处古迹,拼贴还原出“日本茶祖”荣西禅师当年植茶的情景。
01 走进古茶园
在乙护法堂的右前方,有一个大石台,上面竖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日本最初之茶树栽培地”十个大字,点明此处非同一般。它是日本现代茶山茶园茶树最重要的发祥地,让来到此处的人不由地想寻找起过去830多年来在这里发生的故事。
在“日本最初之茶树栽培地”石牌的后侧,还有一块指示关于“茶园”的指示牌。指示牌文字记载:
背振山中宫灵仙寺在战国末期的混乱中逐渐荒废,丰臣秀吉统一九州时,全山的寺坊领地被没收,灵仙寺受到了致命打击。但是,到了近世不久,在战国时期以来成为中宫中心的水上坊僧人仁周的努力下,并得到锅岛家的帮助下急速复兴。现在灵仙寺遗址的茶园是江户时代各坊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在经营后遗留下来的。面积共有2349平方米,约有2000棵茶树。另外,根据公元1775年水上坊提交的报告书显示,当时共有九处共计95亩的茶园。
在这个图示上,石上坊虽然被排在最后一行,但却是背振山茶园的真正源头。荣西禅师先在石上坊种下茶籽,形成规模后开始在背振山的“千坊”里移植,并成为一种经营性植物,帮助各寺坊的僧人带来收入,现在遗留下来的茶园就是当初僧人种植时留下的遗迹。僧人们种植的茶园模仿中国寺院里的种法,都是一团一团的丛生灌木茶树,分支密集,树枝细长茂密,与现在日本茶山普遍采用的茶陇整齐排列的种植方式完全不同。
公元1191年,51岁的荣西禅师被虚庵怀敞授予法衣和祖印后请辞回国,并带回了在中国获得的茶籽,准备回到日本后进行栽培。他从肥前平户岛的苇浦上岸,顺路来到了日本的天台圣地背振山。于是背振山留下了诸多关于荣西禅师的传说与遗迹。背振山最盛行时期就是在平安后期至镰仓初期,也就是圆仁(794-864年,日本“天台三祖”,入唐八家之一)与荣西修行与传教的时代。
在背振山山间一处“荣西与茶”的指示牌上写着:
灵仙寺遗址是日本茶栽培的发源地,众所周知,荣西禅师以将茶传到日本而闻名于世。建久二年(1191年),荣西禅师曾一度入住山岩间的灵仙寺,在西谷的石上坊里,将从中国宋朝带回的茶籽种植在这里。灵仙寺遗址一带至今仍有自生茶树,乙护法堂前还保留有古老的茶园。
在荣西禅师到此寺之后的800多年间,这片土地上的茶栽培持续了很长时间,僧人们保护着荣西禅师的遗迹和起源于荣西禅师的茶树。但是,从昭和末期开始,由于这一带山区毫不留情地出现了人口稀少、老龄化、生产者减少、生产规模缩小等因素,使得保护茶园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
02 走向石上坊
在乙护法堂前看到的茶园,并不是荣西禅师最初种下茶籽的地方,于是我们决定随着“石上坊”的指路牌继续往前探访。从茶园到石上坊,大约需要走半小时左右的山间小路。说是小路,其实早已被藤蔓、蕨草和苔藓覆盖,显然这里已经是人迹罕至之处。走在苔藓覆盖的路上,倒是十分柔软,宛如走在地毯上一样舒服。踩在泥石混杂之上则非常湿滑,需要放慢脚步缓缓通过。
走了20分钟左右,遇到一条湍急的溪流从山上向山谷方向飞奔而去,沿途撞击到河床上的石头后发出了轰鸣般的声音,给一片寂静的山林带来了生机感。在水流平缓处,可以见到溪流中的小鱼正悠闲地来回流动,在这个宁静的世界里它们是安全和自在的生命存在。溪流离石上坊遗迹不远,可以想见当年荣西禅师在这里种下第一批茶籽时的用心了。
走近石上坊,果然如其名,这里散落着许多巨大的石头,仿佛筑起了一个高高的平台,每走一步都需要用力往上。想当年,荣西在肥前平户岛的苇浦上岸,来到背振山南麓肥前国灵仙寺的西来谷及石上坊的前苑。这里的石上应该就有一座小寺院,荣西禅师来到这个深山幽谷中,被这里的氛围所打动,就在此小住了一段时间,并种下了自己从中国带来的茶籽。根据记载,那是发生在日本建久二年的事件,也就是公元1191年,这一年份由此成为了日本茶最重要的纪年之一。
在石上坊遗址上,现在还可以看到不少茶树无规则地生长着,因无人看管而被称为了“自生茶”或“野生茶”,而它们的祖先就是来自于遥远的中国南方。在石上坊遗迹上的一块大石头旁,倚靠着一根长形木柱,上面写着“荣西茶栽培800年纪念祭”,因风吹雨打,木柱上的白色油漆已经大面积脱落,再过些年或许就无法辨识上面的文字了。从“800年纪念祭”的字面上可以推测,那应该是在1991年时举办纪念活动时留下的木柱,至今也已经过去了33年。
石上坊,这里便是日本人现在喝的茶栽培的源头。在9世纪初,作为遣唐使成员的最澄上人,从大唐回来后在滋贺比叡山山麓的日吉大社旁也种植过茶树,尽管在那里至今还有一小块“日吉茶园”,但因为在荣西禅师之前三百年间它曾经断绝种植,因此作为最早的茶园之名其实有些勉强。但作为对历史事件的纪念,建立一个“日吉茶园”有着一定的象征之处,则也无可厚非。最澄上人出生于生源寺,就在琵琶湖到日吉大社的参拜道上,与现在的日吉茶园仅有五六十米远,他将茶树种植在自己出生地附近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03 探访古茶树
荣西禅师二次入宋回国后的最初三年间,以肥前、筑前、筑后、萨摩、长门为中心,展开弘法活动,全力倡扬禅法,开创寺院、制订禅规、撰述经论等,渐受教界的瞩目。建久六年(1195年),也就是在荣西禅师回国后第四年,他又在筑前国博多(现福冈市)创立安国山圣福寺,并在寺园内种植茶树。
圣福寺的佛殿没有按日本的通称“本堂”或“金堂”冠名,而以中国的“大雄宝殿”相称,表明了这座寺院与中国的渊源关系。在大雄宝殿前,种植了一棵茶树,旁边立有一块“日本茶发祥之茶树”牌子。
从牌子上的文字可知,现在圣福寺大雄宝殿前的那棵茶树,正是从“石上坊迹”自生自成的茶树苗移植而来,表明了其“血统”的正宗性。2024年3月25日,笔者为了寻找这棵茶树,特意前往圣福寺查看现况。当年由荣西禅师开辟的圣福寺茶园早已不存,如今只能用石上坊移植来的茶树苗权作一个象征,表明这里曾经也是日本茶的发祥地之一。
圣福寺至今流传着茶道的文化,与京都建仁寺一样,每年都会举行四头茶会这一古老形式的茶会。在圣福寺的日月庭里竖立有一尊“茶筅观音”,用佛教的礼仪来供奉观音和茶筅,以示茶道的庄严与规范。
荣西禅师曾将茶籽赠送给京都梅尾山高山寺的明惠上人,当年存放茶籽的“汉柿蒂茶入”至今仍保存在高山寺内。这件南宋时代的茶入是荣西传播茶文化的重要物证,也是高山寺的镇寺之宝之一。
因此,高山寺被认为是日本最早制作茶叶的地方。高山寺“日本最古之茶园”位于清淹川对岸的深濑三本木。竖立“日本最古之茶园”碑石的地方被认为是原高山寺中心僧房“十无尽院”所在地。现在,每年5月中旬高山寺都会举行茶叶采摘仪式,每年11月8日上午,则在高山寺开山堂举行向明惠上人献新茶法会,宇治茶业工会负责人也会出席法会,以表对明惠上人以及茶业故人的感恩。近年来,笔者带中国茶入团多次出入高山寺“日本最古之茶园”,每去一次都能激起中国茶传到日本的历史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