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想政治内容的构思与教学实践

作者: 叶林 李璐 王丽玲

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想政治内容的构思与教学实践0

1.前言

在当今食品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食品的贮藏加工技术作为保证食品质量、提高食品安全的核心要素,显得越来越重要。食品工艺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从事食品行业的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掌握食品工艺学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精细化,往往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鉴于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将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融入到食品工艺学课程的教学中就显得尤为关键。

2.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

2.1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设计科学方法,将思想政治要素融入课程,广泛搜集思想政治教材,构建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反馈和调整,不断优化完善这一教学设计方案,如图1。

2.2 教学模式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融入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首先,讲授法是日常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它主要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口头讲解知识,演示或展示相关材料。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将课程中最基本的知识、理论、技能传授给学生。其次,在将思想政治要素融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真实情境为基础,能直观、形象地展示知识点。最后,项目化教学法也是一种正在积极探索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食品工艺学产品设计、生产、包装、贮藏、检验等实际项目,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此外,我们还通过丰富教学方法和形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如将PBL、OBE、BOPPPS等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雨课堂、超星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起来。

2.3 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要素整合

食品工艺学课程注重思想政治要素与教学内容中的专业知识技能点相结合。首先是介绍食品工艺学的发展历史和食品工艺学的总体框架;其次,从基础学习到深入专业研究,从理论探索到实际操作,构建以专业知识技能点为基础的“点-线-面递进式”课程理念和教学模式。

2.3.1 专业知识技能教学

专业知识技能点的教学,主要通过“点、线、面”三个层次的教学来完成。一是通过第一级“点”级教学,让学生掌握基础食品工艺学加工的组成、功能、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如原料特性、腐败原因、贮藏原理、营养成分等;二是通过“线”级教学,让学生在掌握一级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对食品加工、食品贮藏系统的掌握;三是通过“面”级教学让学生完成食品加工工艺的掌握。关键技术——全面系统地了解各类食品从原料到产品的全过程。

2.3.2 思想政治要素的融合

思想政治要素的整合主要基于以专业知识技能点为基础的“点-线-面递进式”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一是对应“点”级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工艺学加工的组成、功能、原理等相关知识,加强个人素养的培养。二是与“线”层次相对应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一级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对食品加工、食品贮藏系统掌握,能够熟练运用各类加工生产线及关键操作要点,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三是“面”层次对应的教学,主要是将“点”和“线”两个层次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完成产品设计、产品研发、产品销售等重点任务的同时,加强理想信念的培养,对加工技术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点”的思想政治要素整合。这一层次的教学内容以食品加工原理为基础,主要包括原料特性、腐败原因、贮藏原理、营养成分等教学内容。这一层次的思想政治要素以“个人修养”为核心,主要融合良好习惯、友好、独立思考、健康心理等思想政治要素。

“线”的思想政治要素整合。这一层的教学内容以“食品安全”为基础,主要包括食品加工、食品贮藏等教学内容。这一层次的思想政治要素以“专业素质”为核心,主要包含严谨严肃、实事求是、团结合作、努力拼搏等思想政治要素。案例呈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食品行业是一个道德行业,从食品安全案例解析,不研违法食品、不产违法食品、不写违法工艺等等,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照标准科学的设计配方,安全的生产食品。不做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道德败坏的食品工作者。

“面”的思想政治要素融合。这一层次的教学内容以“中华饮食文华”为基础,主要包括传统美食历史和当下食品的快速发展等教学内容。这一层次的思想政治要素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主要融入大局意识、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使命责任、制度自信等思想政治要素。

案例介绍:一是介绍我国传统美食文化的知识点,介绍古代粮油食品加工历史悠久:殷商时期的粮食酿酒,西汉时期的豆制品生产,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意识到粮食短缺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树立节约意识反对浪费的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激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保证食品安全,培养职业认同感。二是在现代食品的快速发展知识点中,以“我国果品蔬菜产量世界第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先进事迹”为例,引导学生关注本学科的高速发展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注重激发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塑造学生的自信和自力更生,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协作精神。三是在讲“乳制品加工”时,介绍“乳品机械装备的进步乳品加工呈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严格灭菌方法和规范的CIP清洗系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增强制度自信,树立大局意识。四是讲授“食品添加剂”知识点时候,强调食品添加剂标准法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与食品安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信心。

2.4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课程评价体系——基于“X+Y”过程的评价体系。

2.4.1 基于“X+Y”过程的评价体系设计思路

本课程过程化评价的设计思路以专业知识技能为基础的“点-线-面递进式”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为指导。根据食品工艺学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内容,分解为“点”“线”“面”三级教学模块,让学生通过理论讲座、知识竞赛、以及校内外实践实训实习,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程实施中,采用多媒体教学、PBL教学法、OBE教学法、实训指导、技能竞赛等形式,对各教学模块内容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流程化的评价和考核。

2.4.2 “X+Y”基于过程的评价体系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根据本课程学生的学习特点,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教学模块:第一个模块为食品加工理论基础,第二模块为食品加工工艺流程,第三个模块为食品加工技术应用和实践。并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和实际岗位要求,对本课程实行“3+3”流程化考核。第一个“3”是指食品工艺理论基础、工艺流程和教学实践三级教学模块。第二个“3”是指三个教学模块对应的考核方法。如表1所示。

3.结语与展望

在明确教学目标后,结合食品工艺学课程的内容特点,将思政教育有层次地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深度提炼挖掘食品工艺学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元素,从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弘扬节俭以持续发展等多角度出发,搜集案例,建立思政案例资源库,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食品专业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以和家国情怀。同时教师通过讲授思政课程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