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 黄敏食品安全是保障国民健康的基础,也是我国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的问题,但以往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在于其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相对不足。为了改变这一问题,应当重视食品安全教育。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目前我国中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匮乏,甚至对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着错误的认知。因此,研究如何提高中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水平及重视程度,对保障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城市中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现状
1.1 学校开展食品安全教育的积极性不足
虽然我国长期以来对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高度重视,但社会不同领域对于该问题的重视程度则参差不齐,其中学校作为教育组织,对于该问题的重视程度就相对不足,因此学校开展食品安全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具体表现为:第一,许多学校会通过类似于“营养与健康”的课程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然而课程当中存在内容枯燥乏味的问题,间接也使得学生对教育内容缺乏兴趣;第二,一些学校没有专门的食品安全教育师资,相关教育工作主要由其他科目、部门教师负责,而这些教师缺乏专业的认知,使得教育内容深度不足,整体教学缺乏系统性,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并不能让学生真正重视、了解相关内容;第三,部分学校教师授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导致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知识内容;第四,多数学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课程,而是将食品安全教育与其他教育工作融合,在进行其他教育工作的时候进行讲授。例如,在思政教育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工作,这种方式并不能突显后者的价值,得不到学生关注,而且还导致食品安全教育内容少、缺乏新意的问题,导致学生对知识点无法形成系统的认知。
1.2 教师在食品安全教育中的作用不够突出
学校层面上,教师是食品安全教育工作的执行者,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言传身教地进行教育。但从现状来看,部分学校老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教书育人,食品安全教育等类似工作应当由学校负责,这种认知也导致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态度消极,难以发挥其作用。
另外,大多数教师在食品安全教育中经常会使用一些老旧的案例进行讲解,这些案例虽然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却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食品安全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述“过期食品”时,大多数学生只会知道“过期食品不能吃”,但并不能清楚地了解到如何准确识别、处理过期食品。由此可见,教师在食品安全教育中只起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并没有身体力行地进行教育,故教师作用并不突出。
1.3 食品安全教育侧重知识传授,缺乏意识培养
从现状来看,多数学校在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时侧重于知识传授,缺乏针对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因此食品安全教育形式化情况不容乐观。受此影响,学校食品安全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对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的讲解缺乏深度,对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也流于形式。例如,部分学校会通过开办食品安全知识讲座、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但是这些宣传活动内容只讲明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却没有强调食品安全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这对于学生而言并无实际作用,自然无法取得立项教育效果。由此可见,在学校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时应注重加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方面的发展。
1.4 食品安全教育颇多受限
现实中,一些学生在接受食品安全教育时存在听而不记的现象。受此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对食品安全知识了解得不够多,而且在接受食品安全教育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些学生甚至认为自己没有接受过食品安全教育。针对这种现象,许多学校表示自身缺乏对应的资源支持高水平的食品安全教育。例如,某学校准备组织学生参与食品安全实验,设想中将通过显微镜等设备让学生看到合格食品及过期食品的差异,再结合生物知识进行讲解,促使学生重视食品安全,然而实施阶段,学校并没有足够的食品支撑该项活动,使得活动无限期推迟。由此可见,食品安全教育在学校中受限于资源,不能全面展开。
此外,食品安全教育还会受到其他方面的限制,如课时资源,因为各种知识教育占据了大量的课时,同时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课业负担重,自身也没有太多时间接受其他方面的教育活动。受此影响,食品安全教育工作将进一步受限。
2.城市中学生食品安全教育质量提升策略
2.1 提升学校开展食品安全教育的积极性
学校是开展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当从三个方面提升开展食品安全教育的积极性:一是学校应当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讲解、教育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明确自身食品安全行为规范,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二是学校应当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三是学校应当将食品安全教育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开展食品安全教育的积极性:一是安排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内容;二是邀请专家或者社会人士来为学生教授相应的知识;三是通过网络媒体对学生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并定期对学生开展测评活动;四是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知识掌握情况;五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活动。
2.2 提高教师在食品安全教育中的作用
在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时,教师应不断更新食品安全知识,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教学水平,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参与到食品安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以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课堂理论内容;另一部分是食品安全实践操作内容。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食品安全教育活动中所需要的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相关标准等。另外,教师需要将实践操作部分融入理论知识讲解中去,有效地提高城市中学生对食品安全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教育活动中。
2.3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实践性,培养学生食品安全意识
加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实践是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这就需要学校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食品安全习惯。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食品安全企业,参观当地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观看食品安全科普视频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关于食品安全的知识,让他们在参观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相关的知识竞赛,或者定期举办一些食品安全知识的讲座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食品安全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解。
2.4 合理建构食品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破除其他限制
为保证食品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可结合国家相关规范,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到大学,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建立系统的食品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内容应涵盖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同时,应以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结合中学生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如对低年级的学生侧重于食品安全知识、卫生习惯等内容;对中年级则进行食品安全技能的培养;高年级侧重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普及。不同阶段目标的设置应体现阶段性特点,既要保证课程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又要保证课程目标能有序地展开。此外,学校还可通过开办食品安全主题班会、主题讲座、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将相关知识传递给中学生。
2.5 开设线上食品安全教育课堂
食品安全教育主要是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的,在课程的开展方面,学校可以开设线上食品安全教育课堂,主要以文字、图片等形式进行授课,能够很好地实现课程的灵活性和便捷性。除此之外,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如微信公众号、网站、视频等。线上食品安全教育课堂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渠道进行宣传,可以很好地将课程内容进行宣传,更好地实现宣传的效果。在食品安全教育课堂中还可以进行互动教学,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讲解和提问,更好地提升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水平。
2.6 食品安全教育融入家校协作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食品安全教育仍然是由教师主导的,家长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中。食品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因此建议食品安全教育融入家庭教育,提高家长食品安全教育的参与度。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在家庭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合理搭配膳食,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食品安全教育。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家长讲座、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家长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意识,并与其形成协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家长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家校协作的良好氛围。
2.7 完善食品安全教育评估制度
为了保障并持续推进食品安全教育实现高质量水平发展,建议学校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教育评估制度。学校可以对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动态的监控,及时了解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活动、教学成果进行检验,由此提出食品安全教育改进方针,使得食品安全教育质量提升,也能为教师工作提供切实指导。
结语
综上,提高城市中学生食品安全教育质量是提高社会食品安全意识目标的重要一环,学校要建立起一整套高效、规范、可持续的管理体系,对食品安全教育课程进行系统性设置,充分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等各种宣传媒介,使青少年学生更多地了解与自身健康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家长要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对孩子的饮食情况进行监督,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政府要加大对学校食品安全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观念,提高青少年自身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作者简介
黄敏(1983-),女,汉族,广西桂林人,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