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食品产业的经济影响

作者: 卞艳丽

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实现了从传统食品加工到自动化、清洁化食品制造业的转变。同时,随着现代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食品消费的健康性和安全性的需求显著增加,这对传统食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要求。在此背景下,现代食品生物技术的加速研发深刻改变了食品产业的发展模式和运营方式。通过优良的生物菌种替代化学性抗生素,借助清洁环保的生物技术研发有机肥料,减少了农作物和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化学成分,为促进我国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基于此,本文立足于食品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食品生物技术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食品生物技术对食品产业的经济影响,为我国食品产业的现代化和规范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现代食品生物技术的主要类别

1.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通过不同生物间优势基因的相互转换,实现基因的有效嫁接和重组。换句话说,在基因工程技术的支持下,人类可以根据需求将所需的基因或动植物功能转移到另一种动植物上,从而形成具有全新形态或生物特征的生物产品。这种生物技术实现了生物间分子组合的优势互补与灵活结合,为农副产品、动植物等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例如,在面包酵母菌的培养中,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将耐冷酵母菌的基因转移到面包酵母中,从而延长其储存时间,显著提高耐冷冻性,并制作出口感更佳的新型面包产品。基因工程技术最初源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两位科学家的DNA分子重组实验;随着研究不断深入,20世纪末期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基因工程技术的突破,并开始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动植物等的基因移植,生产出人们熟知的转基因食品。

1.2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作为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中最具现代性和生命力的技术之一,主要以细胞为对象,应用生命科学理论,结合工程学原理与技术,有目的地利用或改造生物遗传性状,以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产品或新型物种。这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涉及生物科学、材料工程、机械制造等多个学科,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性。细胞工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植物细胞工程,旨在通过植物细胞组织的有机培养,提升细胞活性,从而大大缩短繁殖时间,并提高繁殖数量;另一类是动物细胞工程,主要通过改造动物细胞特性,培养出大量抗病疫苗。在食品产业领域,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突破传统种间生物体细胞融合的种属局限,使远亲缘关系的细胞杂交成为可能,有效提高基因转移效率,促进基因重组,并实现优良遗传育种,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3 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特定条件实现有机物质生产能量,并利用微生物细胞制造某些产品或净化环境的过程。为了确保生物反应过程的安全性,发酵工程通常在正常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并且在原料构成上主张使用简单的蜂蜜、淀粉、农副产品等,然后加入少量有机和无机氮源即可发生反应。在发酵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控制菌群污染情况,不仅要对生产设备进行严格消毒和空气净化,而且必须确保反应过程处于无菌条件下,否则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损失。在食品生产领域,发酵工程技术不仅可应用于面包的生产中,还可用于生产作为人类或动物食物的微生物细胞,更可用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产生如氨基酸、核苷酸、抗生素等。随着发酵工程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逐步增加,发酵食品的种类和数量也呈现增长趋势。

1.4 酶工程

酶工程技术是指利用酶和菌体细胞的特异性催化功能,或对酶结构进行修饰和改造,并在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工艺的支持下,借助酶的催化特性生产人类所需的产品。当前,酶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环保、生物科学、能源开发等多个领域,通过提高食品原料的作用速度,提升食品加工效率,实现最小生产投入下的最大化食品生产效益,从而切实提高食品工程反应生产过程的可控性。

2.生物技术在食品产业中的具体运用

2.1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的运用

食品加工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食品原材料进行加工优化,以打造出品质优良的产品。在现代生物技术的支持下,食品加工的生产工艺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减少生产环境的污染,实现清洁生产。其中,微生物控制技术通过提高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和辐射照射,杀死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有效清除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从而达到杀菌和清洁的效果。此外,引入现代化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可以实现食品生产的自动化、无人化,避免人工操作过程中可能引入的细菌污染,提升食品安全性,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发酵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传统发酵食品加工工艺的改良,通过先进的发酵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缩短生产周期,尽可能减少能量消耗。例如,生产者可以利用发酵工程技术提高微生物的发酵效率,显著提升啤酒、酱油等食品的发酵速率,同时改善这些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2.2 生物技术在育种种植中的运用

农作物育种种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食品产品的品质。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作物育种种植中的广泛应用,农作物的种植效率与品质得到了有效改善。生物技术依托细胞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手段,能够优化农作物品种,从而显著改善病虫害问题,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为后续食品生产提供丰富的原料来源。例如,在土豆种植过程中,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虫害的优质基因转移到土豆种子中,使其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影响,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进而改善土壤养分结构,促进农作物种植与土壤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微生物的快速繁殖,通过微生物的病虫害防护和细菌清洁作用,有效保护粮食生长过程中免受有害物质或不利自然环境的影响,切实提升粮食种植的品质,并延长粮食的储存时间。

2.3 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运用现代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能够有效把握食品的致病机理和污染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食品生产过程,减少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提升食品质量。代谢学技术主要借助先进的微生物检测仪器或设备,实时监测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活性,明确辨别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有害成分和致病菌,及时筛查致病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从而将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健康风险降到最低。免疫分析技术则利用便携式试纸条或免疫吸附技术,实现对抗原和抗体之间特异性反应的快速监测,发现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因素及其污染水平,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微生物污染,提升食品安全质量。

2.4 生物技术在食品保鲜过程中的运用

随着现代食品产业工业化水平的逐步提升,以及现代人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具有便捷、快速、美味等鲜明优势的预制菜受到越来越多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在预制食品的生产过程中,食品保鲜技术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如果无法在一定时间内保持食品的新鲜度,预制菜的品质和销量将显著下降,甚至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因此,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已有效解决了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保鲜问题,为预制菜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其中,植物源性生物保鲜技术主要依靠抗氧化剂、植物精油等物质来提升食品的新鲜度,通过细胞抗氧化酶的活性实现自由基清除与细胞修复,从而显著提高食品的抗菌、抗炎和抗氧化能力。动物源性生物保鲜技术则利用蜂胶、抗菌肽、壳聚糖等从动物体内提取的天然分子成分,延长动物产品的保质期,保持肉类产品的新鲜度。

3.生物技术在食品产业的经济影响

3.1 促进食品产业升级,拓展市场空间

随着生物技术在现代食品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传统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低生产效率、病虫害威胁以及食品安全检测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未来,食品产业将逐渐朝着前沿化的植物蛋白技术、系统化食品生产制造以及产业技术集成等方向发展。尤其是在当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健康需求显著提升的背景下,现代生物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大规模应用充分契合了消费者对多元化、个性化食品的需求,为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方面,生物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提升了农作物的产品质量,依托先进的生物传感技术和基因检测技术,切实增强了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与严谨性,实现了食品生产加工的自动化与清洁化,相比传统人工操作下的生产工艺,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植物基食品和替代蛋白等领域的研发技术不断突破,未来食品产业有望通过改变植物蛋白的内部结构,并结合优质细胞成分,打造出与传统肉类相似的外观形态和口感的植物肉类产品,满足现代消费者健康化生活需求,推动食品产业的优化升级。

3.2 带动地区就业增长,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食品产业在我国现代产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地区经济收入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食品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食品行业逐步建立起涵盖食品生产加工、原材料供应等各环节的产业链,有效提升了地区的经济效益,同时每个生产环节都能带动地区劳动力的就业,缓解当地部分人口的就业问题。在食品产业链中,上游主要涉及农作物、牲畜、水产品等原料的供应,通过向下游的食品加工厂、餐饮企业等供应原材料,创造一定的经济利润,并衍生出对农作物种植者、牲畜养殖者等的劳动力需求,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中游主要以食品加工制造为主,通过运用微生物控制技术、酶工程技术等,切实提升食品的营养价值,为后续的食品营销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游则涉及市场推广与销售,食品加工完成后将分销至各地超市、餐饮公司、电商平台等,借助广告营销、直播推广等方式将最新的食品产品推向市场,吸引消费者并提升销售额,实现食品产业利润与附加值的增长。整体而言,食品产业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产业体系,其产生的经济利润与经济价值对当地就业与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3 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食品生物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切实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经济价值,还有助于减少传统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以最小的污染水平实现农产品和现代化工业食品的大量生产。此外,生物技术还在改善食品健康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和绿色的食品。例如,转基因肉类通过优化和改良生物遗传信息,提高了农作物的抗虫性和抗病性,从而培育出肉质优良、成长迅速的高品质动物品种,满足人们对优质肉类食品的需求。酶工程技术通过生物酶的催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有效清除和过滤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菌群和有害物质,及时识别食品中的致病基因,从而预防食品在生产或储存过程中的变异。此外,酶工程技术还优化了食品加工工艺,通过蛋白质水解等技术提升了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提供了更加绿色环保的食品。

作者简介

卞艳丽(1982-),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高级实验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临床外科、教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