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课堂在食品检测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张连娇
1.问题的提出
《食品检测技术》课程是中职食品检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实训课程内容体系相对密集,由于技术规范要求与操作精细度兼具,导致部分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理解与应用的阶段性学习障碍。我校实训课程目前采取单师单班制教学模式,每班规模维持在40-50人区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单一教师面对整班学生的指导需求,易出现教师指导资源稀释、个性化辅导缺位等结构性矛盾。就学生咨询渠道而言,课堂咨询时效性不足,课后寻求指导存在时空障碍等问题,而朋辈辅导员因其驻班优势,可提供即时性、常态化的学业支持。基于实训前开展的专项调研数据显示,高达98%的受访对象明确表达了对朋辈辅导机制的期待。教育学家爱默生曾指出“同龄群体的相互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构成”,爱德华·埃弗雷特·黑尔亦强调“同侪影响力是校园教育中最具价值的教育资源”。这些教育理念印证了朋辈辅导制度的科学性与必要性。
2.朋辈课堂的意义
朋辈课堂是在《食品检测技术》实训教学过程中,利用同龄人进行教学辅导的方式。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朋辈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对同组的学生进行讲解、辅导。这样辅导更有针对性,学生之间可以有更多地交流、互动,学习效果更好。
通过朋辈课堂,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实训操作的技能,提高食品检测的能力。对于朋辈辅导员来说,通过备课、讲课和辅导学生,其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深刻,操作技能也更熟练。对于朋辈来说,同龄人的讲解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得到更多的辅导,操作技能掌握起来更加容易。所以,在“教”与“学”的朋辈课堂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锻炼学生的胆量和担当,提升学生的技能,实现朋辈互助、共同进步的目的。
朋辈课堂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有学者认为,学生受影响最大的不是老师、家长和社会,而是他们的同龄人。约翰逊兄弟在社会互赖理论中也提到,在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间通过建立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来促进学习,可以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本人利用朋辈课堂,营造了一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学习氛围,建立了“三维培养模型”:
[知识传递] ← [朋辈互动] → [能力内化]
↑ ↓
[教师引导] ← [多维评价] → [职业素养]
3.朋辈课堂的实施
3.1 内容的选择
在实训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本人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细致梳理,将其系统整合为三大模块:
模块一:基础操作,包括食品的取样、制备和预处理方法。
模块二:综合应用,主要是食品的物理常数的测定(酸度、密度、比重、旋光度等)。
模块三:创新扩展,主要是亚硝酸盐含量、蛋白质含量、纤维素、还原糖等的测定。
3.2 朋辈辅导员的选择、培训
朋辈辅导员的挑选,需要在学生中招募号召能力比较强、有一定表达能力、乐于锻炼的学生来担当。首先,对学生进行动员,向学生说清楚教师的设想和操作流程,学生再自愿进行报名,有意愿的学生加入朋辈辅导员团队。教师利用社团课、自习课时间对朋辈辅导员先进行培训。培训之后,可利用三维选拔标准,即“学业成绩(40%)+实训表现(30%)+表达能力(30%)”的标准挑选合格的朋辈辅导员。
首先是让朋辈辅导员在思想上重视自己的工作。培训之前先向被选出的朋辈辅导员说明朋辈课堂对辅导员本身和学生的重要性,然后才是对其进行辅导方法的培训。对朋辈辅导员来说,他们不但可以得到提前辅导,掌握实训操作技能,让自己的技能比同龄人更精湛,而且通过对学生的讲解和辅导,还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好的锻炼,锻炼了胆量,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洞察力,同时还能让他们学会带领团队协作以锻炼自己的领导力。做思想工作不但可以引起朋辈辅导员的重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能激发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工作中能想方设法地把辅导工作做好。
朋辈辅导员的课前培训非常重要。每次实训课前,教师可以把将要进行学习的内容及技巧详细地教授给朋辈辅导员,让朋辈辅导员先自己掌握了操作方法再进行实训。朋辈辅导员也会在课前模拟教师上课讲解,边讲边演示,将重点技能技巧展示出来。他们的讲解、示范非常重要,必须用学生熟悉的讲解方式、能理解的语言让学生听懂,理解透彻操作要点。朋辈辅导员还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讲解和演示。学生反映太难或没有懂的地方需要再分析讲解直到学生掌握为止。另外,教师可引导朋辈辅导员学习微表情管理学,这样就能根据学生的微表情判断他们掌握情况,如眼神、肢体动作、语言等。
教师还可教导朋辈辅导员怎样将自己的讲解展示重点突出,怎样重点演示关键动作,课前预判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或比较难理解的技能点。
3.3 朋辈课堂的实施
3.3.1 课前准备
在学生进入实训室之前,课前需先进行思想动员。告诉学生这样操作的原因和好处。让学生知道这样做的重要性,朋辈辅导员也知道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工作起来也会更加积极主动。
教师可用分组方式进行教学。分组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共分为7组,每组6-7人。学生先自由组合,然后教师再进行调整,将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和弱的学生分在同一组,用学习能力强、热爱学习的学生带动被动学习的学生。每组都安排一个学生作为朋辈辅导员带领全组一起学习。
课前,教师对全体学生发布预习任务。学生通过学习通APP对实训课内容进行预习。这样,学生先有理论知识的铺垫,实训做起来就会顺利很多。
3.3.2 课中实施
实训课采用分小组教学法。教师集中全体学生分析讲解发布实训任务后,每个小组的朋辈辅导员再引领同组的学生学习。实行朋辈辅导员负责制,在小组之间形成良性循环,通过课堂表现、组织有序、团结合作、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实训课上,组员围绕着朋辈辅导员进行学习。朋辈辅导员分析演示实训关键技能后,组员们再进行操作。组员操作的时候,朋辈辅导员辅导、检查过关。比如,凯氏定氮仪的组装实训课。朋辈辅导员演示组装方法,分析组装原理及注意事项。因为组员们是围绕着朋辈辅导员的,所以对朋辈辅导员的演示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组中人少,朋辈辅导员在辅导的时候也可以及时注意到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特别是关系到安全的操作技能,朋辈辅导员在强调的时候可以注意到是不是每个组员都掌握了。还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及时检查组员们的听讲效果。对一些操作,也可以讨论,商量着进行。比如,柠檬样品的处理,朋辈辅导员就可以组织组员根据预习内容商量好处理方法,然后根据社团课的学习知识进行点评、小结,然后再进行实训操作。
教师可以先集中讲解,不用集中讲解就直接到组进行分组学习。实训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辅导,下课时对实训内容进行小结,及时反馈各组的实训情况。
实训课采用“竞赛”的方法进行。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每节课都评出学习优秀小组,利用学生的求胜欲让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的关系,看哪一组学习得更积极认真,学习效果更好,实训操作技能掌握得更扎实。教师在课堂上对学习认真的团队进行表扬。朋辈辅导员为了团队荣誉会尽其所能组织组员进行学习,努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组员们为了在实训课中多学习一点操作技能,成为优秀学习小组,在课前都下足了劲认真预习,理解实验操作原理步骤,理清了实训操作步骤,实训操作起来胸有成竹,学习效果自然好。
每个实训项目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将学生的预习、实训态度和实习效果进行量化打分[项目总评=自评(30%)+朋辈辅导员评(30%)+师评(40%)],并将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及时公布出来贴在实训室的墙上。
每次公布成绩,学生都会围在一起讨论自己的成绩,朋辈辅导员也会在一起讨论怎样组织学习效果更好,相互交流经验。期末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全都表示喜欢这种评价方法,因为可以及时看到自己的实训成绩,都希望自己小组是领跑者,所以学习的时候都很团结。下面就是《凯氏定氮仪的组装》多维评价表(见表1)。每个月还可评选出优秀朋辈辅导员并进行颁奖。
3.3.3 课后提升
课后,教师可针对上课内容设置扩展讨论题。学生一般都是住校的,讨论问题非常方便。若是对实训内容有疑问,同辈辅导员就在身边,无论是理论还是实操问题一般都可以得到解决。如果同辈辅导员也无法解决,则可以向老师进行询问。学生通过讨论可以随时反思自己的操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在下次课中进行纠正。
4.朋辈课堂的效果、反思
在朋辈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构建“训-教-评”一体化实训模式,有效提升了教学效能。该模式因契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受到广泛认可,显著增强了学习者的内生动力。据观察数据显示,超过80%的学员在单次实训课程进行至2/3时段时,已开始主动询问后续课程安排。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也特别注意自己的实训效果,做起实训来特别认真。学生实训的结果比往年的准确度有很大的提升。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实训操作合格率提升到100%,专业技能竞赛获奖人数增加,其中获得国家级金奖2人次、省一等奖4人次、省二等奖2人次、市级奖励5人次。学生的期末实训考试的合格率100%,优秀率达85%,大大提高了优秀率。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实施朋辈课堂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如图一。
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朋辈课堂,朋辈辅导员不但能以能人巨匠的实例激励自己,也能在平时的实训中注重细节,注重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更拥有了一颗为民分忧、为国做贡献的决心。
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每个项目都要先辅导朋辈辅导员,耗时较长,各个朋辈辅导员资质不同,在辅导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实训课上每组的进度都不一样,教师要进行统筹规划,给进度慢的组提供帮助,也要给进度快的组准备扩展题。以后的实践中,针对朋辈辅导员水平不一的问题,可以重点研究建立辅导员培训体系。
作者简介
张连娇(1978.06-),女 ,汉族,广东梅州人,本科,中学化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食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