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污染控制技术在凉拌蔬菜中的应用

作者: 于泽娟

微生物污染控制技术在凉拌蔬菜中的应用0

凉拌蔬菜因其清新爽口和营养价值高而广受消费者青睐,在餐饮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由于凉拌蔬菜通常以生食或简单加工为主,缺乏高温杀菌步骤,因此极易受到微生物污染,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对消费者健康构成威胁。常见的微生物污染源包括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超标等,这些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下会迅速增长,导致蔬菜品质下降,甚至腐败。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有效控制凉拌蔬菜中的微生物污染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一系列系统实验,深入研究了微生物污染控制技术在凉拌蔬菜中的应用,旨在为确保凉拌蔬菜的食品安全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新鲜、无病虫害、无腐烂的黄瓜、头菜、胡萝卜作为实验原料,均采购自当地大型农贸市场。采购后,立即运回实验室,用清水冲洗干净,沥干表面水分备用。同时,准备适量的食用盐,要求纯度高、无杂质,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1.2 试剂及设备

试剂包括生理盐水、无菌磷酸盐缓冲液、营养琼脂培养基、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培养基等,均购自正规生物试剂公司。

实验设备主要有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子天平、恒温振荡器、菌落计数器等。

1.3 方法

1.3.1 不同腌制用盐量实验组的设置

将洗净的黄瓜均分成5组,每组质量约500g。分别添加蔬菜质量2%、4%、6%、8%、10%的食用盐进行腌制,同时设置不添加盐的对照组。腌制过程中,将蔬菜与盐充分混合,放入无菌容器中密封保存,置于约25℃的常温环境下。

1.3.2 不同腌制时间实验组的设置

选取添加6%食用盐的黄瓜样品,均分成5组,每组质量约500g。分别腌制1h、2h、3h、4h、5h,对照组不进行腌制处理,同样在常温25℃左右下保存。此外,还设置容器具洗净消毒实验组、销售封闭程度实验组、销售温度及时间实验组。容器具洗净消毒实验组分别设置未消毒、清水洗净、消毒液消毒三种情况;销售封闭程度实验组设置开放销售、半封闭销售、全封闭销售三种情况;销售温度及时间实验组设置不同温度(4℃、10℃、20℃)和不同销售时间(1h、2h、3h)的组合。

1.3.3 微生物数量测定

在各实验组达到设定条件后,分别取25g样品,加入225mL无菌生理盐水,在恒温振荡器中振荡30min,使样品充分混匀;然后进行梯度稀释,选取合适的稀释度,吸取0.1mL稀释液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培养基上,每个稀释度做3个平行样;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营养琼脂培养基在37℃培养48h,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培养基在37℃培养24h;培养结束后,使用菌落计数器对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数进行计数。

1.4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各实验组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性,当P<0.05 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 腌制用盐量对菜品含菌量的影响

根据实验发现,随着腌制用盐量的增加,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见表1)。当腌制用盐量为2%时,与对照组相比,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已有显著降低。盐通过渗透压作用促使微生物细胞脱水,抑制其生长繁殖。当用盐量达到6%及以上时,微生物生长受到更强烈的抑制,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数下降幅度趋于平缓,但用盐量过高会影响菜品的口感和风味,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腌制用盐量可控制在6%左右,既能有效控制微生物污染,又能保证菜品的品质。这表明在较低盐浓度区间,盐浓度的增加对微生物抑制作用的提升较为显著,但随着盐浓度的进一步升高,抑制效果的提升幅度逐渐减小。此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

2.2 腌制时间对菜品含菌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数逐渐减少(见表2)。腌制1h后,微生物数量已有一定程度地降低,但效果相对不明显。腌制时间达到3h时,与对照组相比,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数显著降低(P<0.05)。继续延长腌制时间,微生物数量仍在下降,但下降速度逐渐变缓。

为进一步探究腌制时间对凉拌黄瓜口感的影响,设计了正交试验。选取腌制用盐量均为6%的黄瓜样品,分别腌制1h、3h、5h,每个时间点设置3个重复组。邀请20位专业品鉴人员组成品鉴小组,依据色泽、质地、风味三个维度进行口感评价,满分为10分,评价结果取平均值。(见表3)试验结果可见,随着腌制时间延长,黄瓜的色泽逐渐失去鲜绿,质地变软,风味也有所下降,口感变差。

综合考虑,腌制时间控制在3-4h较为适宜,既能有效减少微生物污染,又能较好地保持菜品的口感和营养,与以往文献结论相似。

2.3 容器具洗净消毒对菜品含菌量的影响

容器具的处理方式对凉拌蔬菜的含菌量影响极大。未消毒的容器具表面残留大量微生物,会在与蔬菜接触过程中污染蔬菜;清水洗净只能去除部分可见杂质和微生物,无法达到彻底灭菌的效果;消毒液能够有效杀灭容器具表面的微生物,显著降低蔬菜受污染的风险。因此,在凉拌蔬菜生产过程中,必须对容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不同类型的消毒液的消毒效果也存在差异,本次实验使用的含氯消毒液能够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结构,使其失去活性,从而达到灭菌目的。

2.4 销售封闭程度对菜品含菌量的影响

销售封闭程度对凉拌蔬菜含菌量有显著影响。开放销售环境下,蔬菜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受到空气中微生物、灰尘等污染,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数较高;半封闭销售时,由于减少了部分外界污染,微生物数量有所降低;全封闭销售环境最大程度地隔离了外界污染源,使得蔬菜含菌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种销售方式(P<0.05)。这说明在销售环节,采用全封闭的销售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微生物污染。同时表明,随着销售环境封闭程度的提高,对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效果呈阶梯式提升。此外,全封闭销售环境还能减少蔬菜水分蒸发,保持蔬菜的新鲜度,同时避免消费者直接接触蔬菜,进一步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

2.5 销售温度及时间对菜品含菌量的影响

数据表明,销售温度和时间对凉拌蔬菜含菌量影响显著(见表4)。在相同销售时间下,随着温度升高,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数迅速增加;在相同温度下,销售时间越长,微生物数量越多。4℃条件下,微生物生长相对缓慢,即使销售3h,含菌量增加幅度也相对较小。而在20℃时,微生物生长迅速,销售3h后,含菌量已达到较高水平。这是因为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低温能够抑制微生物的酶活性和代谢活动,减缓其生长速度。因此,在凉拌蔬菜销售过程中,应尽量保持低温环境,并缩短销售时间,以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这充分体现了低温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温度升高,微生物生长速率将呈指数级增长。此外,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温度的耐受性不同,在低温环境下,部分嗜冷微生物仍可能缓慢生长,这也是低温储存凉拌蔬菜时需要关注的问题。

2.6 凉拌菜加工前后微生物数量

实验结果表明,凉拌蔬菜在加工过程中,如果不采取任何微生物污染控制措施,微生物数量会大幅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加工过程中蔬菜与外界环境充分接触,增加了微生物污染的机会。而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后,即合适的腌制用盐量和时间、容器具消毒、封闭销售、低温短时间销售,微生物数量显著降低,与加工前相比也有明显减少(见表5)。这充分证明综合运用多种微生物污染控制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凉拌蔬菜中的微生物污染,保障食品安全。这一结果直观地展示了综合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3.讨论

由于凉拌蔬菜食用方式特殊,缺乏高温杀菌环节,微生物污染风险极高。一旦微生物污染控制不当,极易引发食源性疾病,影响消费者健康,甚至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此,微生物污染控制技术在凉拌蔬菜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至关重要。确保凉拌蔬菜的微生物安全性,已成为食品行业的重要任务。

本研究通过系统实验,全面探讨了微生物污染控制技术在凉拌蔬菜中的应用,明确了腌制用盐量、腌制时间、容器具洗净消毒、销售封闭程度、销售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凉拌蔬菜含菌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均是控制凉拌蔬菜微生物污染的关键环节,在实际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必须对这些环节进行严格把控。​

腌制作为凉拌蔬菜加工的重要环节,用盐量和腌制时间的合理控制至关重要。盐的渗透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但过高的用盐量会影响菜品口感,过长的腌制时间会破坏蔬菜营养和口感。因此,需要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寻找最佳的腌制参数。本研究发现,腌制用盐量控制在6%左右,腌制时间3-4h,既能有效控制微生物污染,又能保证菜品品质,这一结果为凉拌蔬菜腌制工艺提供了科学参考。​

容器具的洗净消毒是防止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措施。消毒液消毒能够显著降低蔬菜含菌量。在实际操作中,应建立严格的容器具消毒制度,定期对容器具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其始终保持无菌状态,从源头上减少微生物污染。

销售环节对凉拌蔬菜的微生物污染也有重要影响。全封闭销售和低温短时间销售能够有效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这要求销售场所配备相应的冷藏设备和封闭设施,同时加强销售管理,合理安排销售时间,避免蔬菜长时间暴露在高温、开放环境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