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推理能力的食品安全案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 邓旗 蒲月华 房志家 孙力军 赵云涛1.引言
食品安全案例课程是我校面向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于2021年开设的一门全新的教学改革课程,课程采用新型案例教学法,选取经典的食品安全案例,以新颖的授课方式及视角开展教学。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基于案件推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思路和方法,能够确认食品安全事件产生问题关键点及相应控制措施,掌握食品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让学生通过参与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辨能力及食品安全事故应对处理能力,为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培养高层次应用复合型专门人才。
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培养实践能力已成为该群体培养的核心目标。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需要输出的窗口,而案例教学法则可成为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最佳载体。尤其是高水平案例推导能力的建立将有助于食品安全事件中各环节的关键因素串联起来,并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高效机制。课程教学案例的大力推广应用,可以帮助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推理能力。
2.案例教学法的起源
目前,已有相关课程如食品安全学、食品卫生检验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等研究生课程采用案例法教学。案例教学法是在课程设计中选用一些相关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开展文献调研、分析和讨论,最终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并由老师点评总结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于1871年由哈佛大学老师提出,并经哈佛大学商学院推广,后经多年的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新型教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部分高等院校也逐渐用此方法进行课堂教学。随后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创新,案例教学法日趋完善和规范,形成了独具我国学情的案例教学法,极大促进了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发发展。
3.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缺乏系统的案例库
案例库的建设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但目前我校食品安全案例课程尚未建设系统的案例库。因此,导致教师虽采用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但多将举例等同与案例教学,不清楚案例教学的具体方式和流程。举例是在讲授理论时通过引入具体事例以加深和说明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而通过构建一个全面的案例库,则可以为教学提供一个中心轴。通过分析和讨论这些案例,总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归类为何种食品危害因子,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推理能力。
3.2 缺乏内在学习驱动力
案例教学通常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在课前完成。在这个阶段,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行阅读案例、查找资料并回答问题。第二个阶段是实际应用阶段,包括理论指导、引入案例、案例讨论、案例总结和反思等环节,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内容。所以,在授课之前,教师需要将案例告知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围绕所涉及的问题查找相关资料,为课堂学习和讨论做好充分准备。然而,在实际过程中,许多学生更加关注他们的毕业课题,不愿意投入太多精力来查找资料并进行案例推理和分析。这导致了在课堂上,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够高,思考深度较浅,无法提出具有开放性和争议性的问题,导致了学生讨论的不足以及对案例教学失去了兴趣。
3.3 课程体系设计欠缺
食品安全包括生物危害因子、物理危害因子和化学危害因子等引起的水产、畜牧和粮谷等食品及其原料的安全问题,且涉及的生产经营主体、消费者群体和管理主体众多,是一个知识面广泛且涉及产业链较长的领域。因此,为了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食品危害因子的种类或者产业特点,进行专门的案例课题设计,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丰富课程内容,并通过合理的考核模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然而,目前在食品安全领域,案例教学只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专门系统设计的案例课件,整个体系的搭建还不够不完善。
4.案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成效
食品安全案例教学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课程。在详细了解和分析国内外案例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广东海洋大学食品安全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案例推理能力为核心。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的食品安全案例,明确知识脉络并强化学生记忆。同时,我们还希望转变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积极探索,并为培养他们的分析思辨能力以及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
4.1 建立多元化的案例库
经过前期的建设,根据食品危害因子的性质,选用国内外已发生的食品安全案例,且要涵盖不同类型食品危害因子的特点。此外,关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时事动态,积极参与,构建原创性案例。如近期发生的啤酒呕吐毒素污染事件。我们组织学生从呕吐毒素的性质出发,分析了啤酒呕吐毒素污染的可能原因,分组收集和讨论了呕吐毒素等其它真菌毒素对人体的危害及其治疗手段,现有的检验检测方法,不同国家关于食品中呕吐毒素的限量标准,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问题产品的溯源、召回和处理措施等,并撰写了该事件的案例库。目前,已形成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的案例库,不仅包括文字形式,还收集和制作了视频形式的案例素材。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多元化食品安全案例库。
4.2 驱动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研究生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毕业课题,以至于在食品安全案例课程教学中,同学们并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去收集案例、查阅文献资料、分析问题和推理可能的原因。在注意到此问题后,我们根据研究方向或者指导老师分配讨论小组,并选择与学生课题紧密相关的食品安全案例。该思路可以将课程学习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很好地了解了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发生的原因、调查方法、危害因子的识别鉴定、问题食品溯源及处理方法、中毒患者的医护、消费者权利维护等。课程实践中,我们主要以两种方式满足学生的选题需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第一种根据食品安全领域的热点和前沿知识,设定相关选题,并从中挖掘相关案例;另一种则根据自己毕业课题的研究内容,自主选择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选题,如毕业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水产预制菜的,老师会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水产预制菜生产、储运和销售等环节潜在的污染因子,并根据污染因子设计完整的管控措施。两种方式充分体现了选题的自由度,避免一味的被动式和迷茫式选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强。
4.3 课程体系设计逐渐完善
在开始课程教学之前,老师会向学生介绍案例发生的背景和理论分析框架,然后会向学生详细说明案例教学的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接下来,老师会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并提供校园数据库资源供学生查阅拓展和深入了解食品安全事件的资料。同时,老师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进行相互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建设性讨论。通过对当前食品安全危机中非理性思维泛滥现象的反思,我们决定通过食品安全案例辨析提高学生认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得到推理能力的增强与提升。学生掌握背景知识和推理思路后,利用翻转课堂可有效保障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这也是案例教学法在教学改革中效果体现的重要环节。在这个阶段,学生将主动完成任务,而任课老师则负责掌控讨论进度,并把握合适的讨论时间。同时,教师还会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以确保所教授的食品安全案例能够紧密围绕核心问题展开。
为了更好地教授关于食品安全的案例,本课程设计采用了多名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进行讲授。通过利用不同教师的专业优势和企业导师的实践经验,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学习框架。与此同时,课程还增设参观学习课时。湛江有许多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如国联水产集团、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湛江双湖食品有限公司和金九月饼。此外,该地还设有一些与食品检测相关的机构,包括国家海产品监督检验中心、湛江海关以及湛江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这为食品安全案例课程的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实践素材。通过参观这些企业单位,同学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食品的生产过程以及质量安全保障措施,是培养和提升食品安全事故的推理分析能力的良好载体。
结语
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防控措施,食品安全事件仍然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这种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且难以追溯,导致其后果难以控制。因此,有必要增强食品从业人员对于“民以食为天”理念的责任感,而食品安全案例课程的开展,将会提升学生的案件推理能力,加强学生对食品安全事件危害的认识,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感带入食品加工的各个环节,可有效避免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在食品安全案例课程教学改革进程中,系统全面案例库的建设及翻转课堂对教学活动实施的保障,将形成以案例推理能力培育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以应用到其他课程中,打通知识点之间的障碍,以案件发生发展为脉络将课程知识有机融合。此外,案例库等资源可以存放于网络平台,学生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灵活学习。同时,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基金项目
2022年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