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助力月饼市场稳健发展
作者: 徐兴利 黄家伟安全、平价、健康等发展趋势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月饼的主要需求,也推动了月饼行业快速、可持续发展。良性的竞争环境、良好的市场氛围、健康的发展生态是月饼行业长久发展的必然需要。
年年中秋人团圆,家家户户吃月团。月饼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节令食品,已成为节日“标配”。近年来,食品加工技术不断提升、食材日渐丰富,使月饼的生产和营销过程有了更多的“打开方式”,也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
安全、平价、中国范儿
不论被赋予何种意义,月饼的根本属性还是食品,而食品的基本需求便是安全、美味。《2022年行业月饼产品质量抽检结果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8月1日,本年度共抽检了121家企业生产的164种月饼,其中网购抽检月饼15种,检测数量较往年均明显增多。经检验,有4个样品微生物指标存在不合格情况,其余企业检验数据均符合标准要求,总体质量较好,产品合格率为97.6%,高于近二十年来的平均水平。
随着月饼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竞争也愈发白热化。各种馅料、饼皮、包装、营销的创新形式层出不穷。但是,创新过程中也要注意尺度,避免过犹不及。过度包装现象在月饼市场并不鲜见,与其在包装方面费力气,不如下功夫提高月饼质量和口味。如今,消费者更加看重月饼的口味、馅料以及是否健康,而非奢华的包装。
虽然过度奢华的包装不可取,但适度的创意营销和包装则能为月饼市场带来新意。当下,国潮风正盛,国潮的迅速兴起折射出年轻消费群体的典型需求,也更能引发消费者的共鸣。如今,各行各业都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用于提升产品内涵和潜在价值。月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与国潮的契合度极高,消费者从心理层面也更易于接受。例如,将中秋节的诸多元素进行整合,主要体现在月饼外形、包装等方面,更容易吸引眼球,形成消费行为。
遏市场乱象 促行业发展
安全、平价、健康等发展趋势的形成不只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也是月饼市场稳健发展的根本需要。在食品产业中,月饼这一品类显得与众不同,其特有的礼品属性使该品类发展路径逐渐偏离轨道,也引发了诸如过度包装、“天价”月饼等市场乱象。
为促进月饼行业健康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从月饼质量安全、价格、营销方式、包装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市场秩序得以规范。
《公告》要求,从事月饼生产、销售活动的经营者应当自觉遵守《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国家标准,依法诚信经营,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随着人们较为理性的消费意识逐渐形成,平价月饼需求日益加大,据相关统计,今年月饼价格普遍稳中有升,主流礼盒价格集中在80-250元之间。这也正是市场逐渐规范化的重要体现。《公告》要求,月饼价格由市场形成,从多年市场情况看,单价500元以内的盒装月饼销售占比约99%。鼓励经营者生产、销售物美价廉的盒装月饼,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对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经营者应当将销售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的交易信息,妥善保存2年,以备有关部门依法查核。如有需要,将立即对经营者开展成本调查。
“天价”月饼之所以价格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度包装。《公告》要求,经营者生产、销售盒装月饼,应当严格遵守关于食品包装的强制性标准,不得使用贵金属、红木等贵重材料,减少包装材料的过度使用。鼓励使用绿色环保、可作其他用途的包装。
社会各界对月饼质量安全、价格、销售渠道的关注恰恰是推动月饼市场规范化发展的强劲动力。当月饼行业清除乱象、练好内功之后,月饼这一美食就算摘掉中秋的标签,也会成为很多人的“心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