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课程思政”背景下《面点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
作者: 周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统一的必要措施。本文以《面点制作》课程为例,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标准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思政教学改革相关问题的探讨,为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课程思政提供新思路。
1.“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
所谓“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其实施意义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此可见,“课程思政”不仅是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对课程德育的政治提升,更是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
2.江苏旅游职业学院《面点制作》课程建设概况
《面点制作》课程是中西面点工艺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开设于大一第一学期的实训类课程,与理论类课程《面点工艺学》平行开设,旨在为《苏式面点制作》《中国名点》《宴席设计与制作》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课程整体设计思路以国家职业能力标准为逻辑起点,以餐饮企业、面点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能力本位的育人理念为主线,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的迁移,为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创造条件。
课程内容基于岗位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构建情景化课程。首先,通过学情分析,从学生的操作规范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成品制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现有的工作能力,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菜目,由简至繁设置相应的工作情景。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整合课程内容。
3.《面点制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准则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笔者认为,在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过程中,要始终以生为本,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3.1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为出发点
面点是以各种粮食、鱼虾、畜禽肉、果品、蔬菜及蛋类等多种原料配以多种调味品,经不同加工方式制成的各种主食、点心和小吃的统称。一方面,作为居民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人们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无点不成席,面点在宴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餐饮业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带领学生体悟“民以食为天”中“食”的重要性,学习古代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智慧结晶,积极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崇高的职业认同感,提升传承中国传统面点技艺的自豪感,坚定职业方向并为之努力学习。
3.2坚持以提升学生的职业兴趣为切入点
教学质量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面点制作》课程,要更加注重资源的融合,协同联动才能实现同向聚合。第一,传统节日与传统节食相协同。中国的每个传统节日,都至少对应着一种节日食品,与之对应的节俗更是丰富多样。将实训品种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在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更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经典品种与热点品种相协同。本着把握经典、跟随热点的原则,更能够契合当下年轻人的需求,将传统课堂转化为学生追捧的热点。譬如,传统的五仁月饼馅换成咸蛋黄肉松馅,摇身一变就是炙手可热的网红款;第三,传统技法与新型设备相协同。传统的面点制作技艺凝结着技术匮乏年代先辈们的智慧,亦是每一位专业出身的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出品的速度、规模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技法与新型设备的使用相融合,从而提升成品综合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单一的技能训练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提高课堂趣味性;第四,校内实训与企业研学相协同。校内实训侧重于基本功的训练,企业研学侧重于结合现有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相较而言,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3.3坚持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支撑点
课程的实施顺序要贯穿于面点制作的工作流程当中,课程思政要渗透入工作流程的全过程中。标准的面点实训教室,即对真实岗位环境的模拟,课程的实施顺序通常以点心品种的制作流程为顺序展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严格履行实训室管理规范,譬如“7S”管理办法。在动手实践环节,结合教师示范,在确保人、器具、食材清洁卫生的基础上,规范使用工具、设备进行安全操作,全程要求节约食材,物尽其用,在实践中培养对食物的敬畏,形成符合行业标准的职业规范。
3.4坚持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关键点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求是兼具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训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特征决定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课堂,要更加统筹科学地安排教学与实训内容,引导学生对标企业,深耕专业,精钻技能,创新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科学文化知识能力、专业实践能力、餐饮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教学,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考核,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真正实现人人有所学,所学皆有用。
3.5坚持以强化学生的职业使命为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结合专业特点,笔者认为,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够“明厨德,强厨技,修厨心”的时代新人。作为中西面点工艺专业的学生,无论选择本专业的“初心”如何,在进入服务行业领域之前,在成为职业面点人之前,都应该有一颗服务大众的“厨心”,都应该勇于担当餐饮人的使命,合力以“匠心”促进餐饮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4.“课程思政”背景下《面点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升格五年来,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强校”,以党建为引领,匠心育人,夯实内涵,创新发展。新的阶段,学校将加快构建“大思政”格局,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面点制作》课程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4.1打造具备思政素养的师资队伍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决定高质量的教学,具备思政素养的教师队伍是实现课程思政的先决条件。在学校大方针的指引下,应以教研室为单位,统筹进行教师思政素养的“内培外引”。第一,提升面点教师课程思政能力。首先可以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教师系统学习相关政策、文件,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内涵,提升课程思政意识。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整合相应的思政元素。在教学设计中,从小的思政点着手,紧扣面点专业知识点,丰富课堂底蕴;其次,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评选等方式,以赛促学,以评促教,激发教师思政潜力。第二,提升面点教师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通能力。通过引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培训、讲座,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师专业课与思政课之间的融通能力,更加精准确立课程思政元素。传统面点课程的教学成效是显性的,甚至是立竿见影的;思政课程的教学成效是隐性的,是潜移默化的。两者相互融通,在面点课程的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既赋予了专业课灵魂,又让思政教育更加鲜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互贯通,同向同行,育人效果将事半功倍。
4.2制定具备思政内涵的课程标准
教研室应结合动态调整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面点制作》的课程特点,确立具备“课程思政”内涵的课程标准,从根本上奠定思政基调。首先,明确课程任务,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面点制作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次,构建四维课程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思政目标,着重强调课程要涵育工匠精神,引导学生传承中国传统面点工艺,弘扬中国饮食文化,促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整体提升;再次,课程考核实行线上线下联动,其中线上考核可以包括学习通等在线学习平台的课前预习及课后作业情况,实行量化;线下考核可以从课堂上学生的纪律意识、专业素养及出品质量等方面进行考核。总体考核成绩建议以平时成绩的60%+期末成绩的40%进行核算,侧重于学生的过程性表现,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课程评价要多层次、多角度,切实发挥导向、调控、激励、诊断的功能。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评价形式多元化,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线上评价、线下评价。评价手段多样化,包括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评价内容多样化,包括态度与情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4.3确立具备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
作为一门专业实训类课程,《面点制作》的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融入思政元素:一、提高素养教育的内容总量和课程地位。传统的教学内容设置中,素养教育常常融入具体教学实施的过程当中,往往因学生侧重于关心实训内容而忽略。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建议在此基础上,于第一次课专设1-2课时素养教育内容,将职业规范、劳动教育、安全教育进行详细讲解,提高学生重视程度,更有效确保后期实训安全,提升教学效果;二、充分发掘面点品种蕴含的思政元素。传统的《面点制作》课堂,侧重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致使很多学生对面点背后的历史沿革、文化典故、工艺特色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应契合知理论、懂操作、善管理、会创新的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差异化确立教学品种。基本功训练阶段要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稳扎稳打的工作作风;具体菜目实践阶段要理清产品历史背景,讲透经典典故、红色文化故事,把握操作规范,明晰工艺要点,突破工艺难点;创新品种拓展阶段要鼓励学生对标市场需求,充分发散思维,实现知识迁移,积极付诸实践。
4.4开发具备思政能力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合理的遴选并建设具备思政能力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两个途径:其一,开发具备思政能力的信息化资源。通过对纷杂的信息化资源进行遴选,譬如与教学内容相关且富含思政元素的多媒体视频、教学资源库、职教云-MOOC学院等,梳理、整合、填充后建成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将“课程思政”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形成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其二,开发具备思政能力的“第二课堂”教学资源。通过组织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实现学有所用,反馈社会;通过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现工学结合、产教融合;通过走访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探寻历史文脉,弘扬饮食文化。
结语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同向同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打破职业教育传统壁垒,助力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探索“课程思政”背景下《面点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旨在强调“讲好中国饮食文化故事,传承中国传统面点工艺”,涵育匠人精神,提升育人成效,培养更契合时代需求的面点行业储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