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
作者: 西姆雷育儿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师萨提亚曾说过:“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很可能影响他的一生。”我们都渴望给予孩子最好的,希望他们茁壮成长为有责任感、有爱心、有智慧的人。但有时候,或许我们会感到迷茫,不知从何处着手。跟大家分享8个黄金教育法则,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培养出自律、自信和乐观的孩子。
1.鱼缸法则——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
几条小鱼放在鱼缸里,好几年了,还是那么小。有一天,鱼缸被打破,就把它们养在院子池塘里,没想到这些鱼竟然疯了似的长得很大。
孩子就像小鱼,我们给予他们的空间多大,他们就能够长成多大,如果我们总是把他们养在温室里细心呵护,那他们永远无法经历风雨。温室里的花朵,最容易受到暴风雨的摧残,时刻受父母保护的孩子,也最容易被困难击倒。
学会放手,在可控的范围内,多给孩子能够自己掌控的空间,让孩子有足够的自由探索机会,这样他们才会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2.罗森塔尔效应——对孩子进行积极期望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一至六年级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然后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名单交给了校长和老师。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性格活泼开朗,更善于与人打交道。
有人确信,这些学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但事实的真相却是,名单上的学生都是随机挑选出来的。
积极的期望,其实就是一种外界的支持。在人的心目中,家人、朋友是这种支持力量的核心,他们的期待支持更有塑造力。面对挫折时,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对这种力量都是非常期待的。反过来,缺少这种积极的期望与支持,人们就会变得消极,或者一蹶不振。“罗森塔尔效应”给家长最大的启示是,大人的期望和鼓励,会改变孩子的命运。
3.强化定律——助力孩子培养好习惯
有人曾说过,给孩子讲一堆道理,不如培养孩子使其拥有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去引导孩子,和孩子一起努力、坚持。好习惯在于不断强化。父母不仅要规范孩子的行为,也要赞赏孩子的每一个进步,让孩子更有动力坚持。
4.狼性法则——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很强的动物之一,它们不会将任何事情视作理所当然,而是倾向于亲身体验。无论环境再怎么变幻莫测,它们照样可以找到食物,了解危险,坚强地生存下来。
最智慧的教育方式是,鼓励孩子思考,让兴趣成为他最好的老师。总有一天,好奇心的种子会生根发芽,结出令人惊喜的果实。
5.梦想法则——孩子的成长需要梦想
在一个关于“你长大了想做什么”的调查中,92.7%的孩子是读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仅有7.3%的孩子是周游世界、到外星球工作等天马行空的回答。那么,孩子们的想象力去哪里了?
梦想被现实局限住了。而梦想是我们对人生的美好期待,是一种努力向前的信念,它可以给我们带来面对困难的勇气。
孩子的梦想需精心呵护,有了父母的支持,才能让梦想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6.自然惩罚法则——让孩子自己承担过错
家长如何巧妙地使用“自然惩罚法则”?
首先,家长先衡量孩子犯错误的风险值。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让孩子体味到犯错的苦果,自我反思进而改正,但是,结果一定是孩子能承受的。如果家长根据个人经验,衡量出孩子犯的错误是毁灭性的,或者可能会造成阴影,就要及时阻止。如果孩子犯的错误很小,风险值不高,就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他承担责任。
其次,要包容孩子,鼓励孩子,给孩子适当保护。
7.延迟满足法则——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
人有无耐心,表现出两个方向。一个是,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另一个是,能够等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到来。这中间,区别在于一个不等,一个可以等。这个等,就是耐心。
很多父母遇到过这种情况,孩子想要得到某样东西,必须第一时间满足。否则就会撒泼打滚,又哭又闹,让父母束手无策。归根结底,就是父母缺乏对孩子延迟满足的培养,让孩子失去了耐心。
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我们可以尝试“3分钟游戏”,当孩子想要某样东西时,就让他忍耐3分钟,3分钟以后再满足。适应3分钟以后,再一点点延长时间,经过长期训练,孩子的忍耐力就会得到极大提高。
8.尊重法则——心灵的成长需要尊重
研究表明,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平等、相互尊重且保持沟通交流的家庭,孩子的智商明显比别的孩子高出许多。自尊心是不甘落后、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的一种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