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 要警惕舒张压报警
作者: 罗勤前几天,几个人搀扶一位20来岁的姑娘匆匆走进医院门诊室,只见她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医生马上把她扶到诊疗床上休息,随即测量血压,结果为85/50毫米汞柱,但她的脉搏并未增快。四肢暖和,不像休克。患者感到头晕眼花、胸闷不适、全身疲倦。医生经过详细检查发现,除血压偏低外,患者并无其他异常。据患者讲,以往她也经常有头晕眼花、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次因连续两天睡眠不足,症状加重了。经一系列检查分析后发现,是低血压引起的。
高血压是众所周知的常见病,但对低血压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事实上,低血压状态或低血压是十分常见的。据统计,低血压发病率为4%左右,在老年人群中可达10%。但许多低血压患者往往并不把自己当成患者去找医生看病,甚至不少医护人员对低血压也缺乏足够的认识。这是因为,在生活中低血压对健康的危害不像高血压那么突然。事实上,低血压同高血压一样可以造成脑梗死、痴呆等疾病。
低血压是指什么?
低血压一般指动脉血压的收缩压(俗称高压)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俗称低压)低于60毫米汞柱。老年人低于100/70毫米汞柱,也称为低血压。低血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低血压多见于各种休克和急性心血管障碍,平时我们所说的低血压多为慢性低血压,即血压长期偏低,患者多伴有头晕、乏力、易疲劳等症状。
近些年来,常发现有些年轻人的血压持续偏低,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为75~85毫米汞柱,而舒张压达不到60毫米汞柱。由于舒张压低不像收缩压过高带来的心脑血管意外那样迅速发生,让人没有太多的反应时间,而舒张压过低,则会先发出“警报”——患者经常感到头晕眼花、乏力气短、心悸胸闷,女性还多发生月经不调、失眠多梦且容易发生虚脱。学习时,精神难以集中、爱走神,记忆力较差。这些年轻人还往往伴有食欲不振、精神疲倦、畏冷喜暖、手足不温等症状。之所以出现上述不适感觉,主要是因为长期的血压偏低,发生了慢性缺氧。如果低血压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会使人体机能大大下降,导致视力、听力下降,精神疲惫,心情压抑,诱发或加重痴呆,严重的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如大面积脑梗死和心肌缺血、心绞痛等。
低血压患者应如何保健?
生活规律,注意休息。劳累、睡眠不足会使血压更低,因而应保持作息规律,避免过劳、熬夜。每天睡觉前最好能洗个热水澡,加强血液循环,但时间不要太长。
避免长久站立或突然改变体位姿势。在捡取地上东西时,不宜直接低头弯腰,应先蹲下。起夜或早晨起床之前要先在床上活动一下再慢慢起床,千万不要起床过猛,以防短暂性大脑缺血。生活环境温度不要过高,以免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尽量少穿衣领太高、太紧的衣服,防止压迫到颈动脉窦引起血压骤降而发生昏倒。
调整饮食,增加营养。传统医学认为龙眼、红枣、核桃、人参、山药等有助于健神补脑,改善低血压现象。对由失血及月经过多引起的低血压,可适当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及铜、铁元素的食物——鱼类、奶类、蛋类、豆类以及蔬菜、水果等。与高血压患者相反,低血压患者应选择适量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忌食生冷、寒凉食物,少吃玉米等降血压食物。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如跑步、做操、游泳、爬山、打太极拳、练剑、打球等,既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又能振奋精神、陶冶情操。运动可促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因而使血压上升,同时也可刺激心血管系统及调节中枢,改善周身的血液循环状况,日积月累,可增强身体素质,使血压逐渐升高到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