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痢疾的医案故事

作者: 李卫

话说元代廉台这个地方有个将军叫王庆端,年龄有45岁,被派到江苏涟水公干。这位将军本是廉台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北人,而涟水地处江南,多水湿,他不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再加上事务繁忙、饮食失节,到了秋天的时候,发了痢疾和疟疾,已经有1个多月都没有好,东西也基本上吃不下去,身体消瘦了很多。等到公务结束,他乘坐马车回到河北,那时已经到了冬天,他赶紧找到当时的名医罗天益,请求医治。

罗天益诊其脉,脉弦细而微,并且王将军觉得身体沉重,手脚也非常冰冷,而且手脚还时不时地会麻木疼痛,皮肤就像长满了疥疮一样疙疙瘩瘩的,整个人有气无力,还总是感觉到胸部和腹部胀满,呕吐不止。

罗天益诊断后,说这是因为到了江南地区,寒湿进入了体内,在体内停留了很久没有被驱散出去,导致元气虚衰,形气不足,阴阳大亏。

《针经》曰:“阴阳皆虚,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意思是阴阳大亏的时候,针刺也许不太管用,这个时候一定要用灸法治疗。《黄帝内经》曰:“损者益之,劳者温之。”意思是身体出现了虚损的情况要用补益的方法,出现了虚劳就要用温补的方法。补益的办法可以改善身体虚弱。

所以罗天益先是用理中汤加减,以温养脾胃,把身体内的寒湿先散出来,这个方子是专门用来治疗脾胃虚寒导致的心腹疼痛、呕吐、泄泻等的。然后再用真人养脏汤以固涩肠胃、止泻痢。

除此之外,罗天益还应用了艾灸。

罗天益先是灸其中脘穴57壮,以前艾灸不是像现在这样大多用艾条悬灸,而是用艾绒搓成一个小圆锥样的形状,直接放在皮肤上点燃,待到艾绒烧完再轻轻掐掉。灸中脘穴57壮之后,王将军开始恢复食欲,觉得吃东西有胃口了。

之后,罗天益再灸其气海穴100壮,以生发元气,滋荣百脉而充实肌肉。接着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乃胃之下合穴,灸37壮以引阳气下交阴分,可以帮助养胃。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也是中医三大保健穴,常灸可以强身健体。

最后灸阳辅穴27壮以接续阳气,可使得手足温暖,散清祛邪。

就这样治疗了1个多月,王将军如此严重的痢疾和疟疾,竟慢慢就痊愈了。罗天益在记录这个医案的时候,王将军已经担任元朝护卫皇帝亲军的长官了,精神和身体恢复得很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