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警惕孩子低温烫伤
作者: 黄纯渊 蔡凯旋冬季是父母给孩子保暖的高峰期,各种暖宝宝、热水袋、电热毯等“保暖神器”纷纷上场。然而,您是否知道,这些看似温柔的“保暖神器”,可能给孩子带来一种隐形的伤害——低温烫伤。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低温烫伤,确保给孩子一个温暖且安全的冬天。
什么是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40~60℃的物体而引发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因孩子的皮肤娇嫩,耐热能力不如成人,且对温度的感知能力较弱,所以长时间接触温热物品,易导致低温烫伤的发生。而更令人苦恼的是,低温烫伤通常为深二度到三度的损伤,起初表现为痛觉迟钝、局部皮肤红肿或小水疱,未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当损伤发展成水疱破溃、局部组织感染甚至坏死时,家长才会发现问题的严重性,这时候治疗难度增加,后续留下瘢痕的概率很大,从而影响孩子皮肤健康和美观。
儿童常见的低温烫伤场景有哪些呢?
1.使用暖宝宝时,有部分家长为了达到更好的保暖效果,会将暖宝宝直接贴在孩子的皮肤上。这种没有隔离保护的长时间接触暖宝宝的方法,最易导致低温烫伤的发生。
2.使用热水袋或汤婆子时,直接用热水袋或汤婆子接触孩子皮肤,或者将其置于孩子身体的某一固定位置长时间使用,会让温热慢慢煮伤皮肤,引起温水煮青蛙的效应。
3.使用电热毯时,如果产品质量不佳、设定温度过高或整夜使用,孩子的皮肤就会持续受热,易发生烫伤。
4.使用暖气片时,如果孩子有依靠在暖气片上睡觉或玩耍的危险动作,就可能让皮肤被慢慢烫伤。
如何预防低温烫伤?
避免皮肤直接接触保暖用品是预防低温烫伤简单有效的方法,如使用衣物、毛巾等有效的隔热层。保暖用品温度控制在45℃以下;使用温控安全的产品;警惕长时间、同部位使用保暖用品,定时检查使用区的皮肤状态,每2~3小时需更换使用部位,观察局部皮肤是否发红、发热,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
如果孩子不小心被低温烫伤了怎么办?
首先应移开热源并用自来水冲洗降温20~30分钟,并用干净的纱布覆盖伤口。如果伤口有水疱、烫伤严重或伤口感染,切勿自行处理,需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寒冷的冬季是孩子们需要父母更多呵护的时刻,让我们携手把安全保暖这件事做好,让孩子健康、温暖地度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