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鱼刺携带致命微生物这些情况要抓紧就医

作者: 李兴

3个月前,徐爷爷在家中处理海鲜时,不慎被鱼刺扎伤手掌。起初,伤口只是轻微疼痛,少量流血,他并未予以重视。到了晚上,疼痛逐渐加剧,左手开始肿胀。第二天,症状进一步加重,疼痛、红肿愈发明显,甚至出现了水疱。当日下午,徐爷爷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立刻留取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提示是海洋细菌之一维氏气单胞菌感染。

小小鱼刺威力大

海鲜中带有非常多的微生物,例如维氏气单胞菌、链球菌、弧菌等,这些微生物均有可能导致感染。

其中,海洋创伤弧菌是最主要的致病细菌。主要的感染途径有两种,一是皮肤伤口感染,若细菌从伤口侵入,12小时内就可发病。先是皮肤伤口红肿、发紫、疼痛、出现水疱,随即形成坏死性筋膜炎、蜂窝织炎而溃烂,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败血症、感染性休克而危及生命。二是经消化道感染,潜伏期相对较长,通常在24小时至4天发病,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重者出现寒战、高热等败血症表现,可因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刺伤后如出现以上症状,须立即前往医院就医。

另一常见细菌为海洋分枝杆菌,主要分布在自然水域和水族馆,可通过外伤接触的方式导致人类皮肤感染。感染后首先表现为上肢的孤立性丘疹结节,其次是病原菌沿淋巴管扩散时呈现的孢子丝菌病样模式。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病情进展得更快,甚至出现内脏器官等感染。

海洋细菌还可以产生许多毒素,如溶血素、热稳定肠毒素等。此外,它还可作用于多种其他类型的细胞,进而引起组织损伤而增加其毒性。

处理海鲜时应这样做

佩戴手套 处理海鲜时应佩戴厚手套或者两层手套,防止虾、蟹的尖壳划破手套,扎伤手部。

保护伤口 若皮肤有破损或伤口,应减少触碰海鲜、海水,保护创面。

正确处置伤口 如果不小心被虾、蟹、鱼刺伤,请立即停止处理海鲜,在流动的水下或用肥皂水冲洗伤口至少15秒,同时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毒素;用酒精充分消毒伤口。切记不可使用生理盐水,因为生理盐水会加速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如果出现疼痛、瘙痒、肿胀、腹泻或发热等症状,须立即到医院就诊。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