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不舒服又查不出原因可能患了躯体症状障碍
作者: 和梦鑫 骆艳丽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种体验,明明感觉自己“身体生病了”,有各种不舒服,如头痛、躯体游走性疼痛、手抖、心慌、躯体乏力、食欲下降、胃肠胀气、皮肤感觉异常等,甚至难以描述的不适感,可是去医院进行系统检查后,却没发现什么异常。
难道我没有生病吗?
与一般的生病不同,虽然你所感受到的症状严重程度,与相应检查得到的结果不符合,但是你不是夸大,是真的难受,不是“躯体器质性疾病所致的身病”,而是“心病所致的躯体化疾病”——躯体症状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其实比较普遍,这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负性情绪的产生常常被看成意志力不够坚定、不够努力,甚至无能、懦弱的表现,从而阻碍了此类情绪的正常宣泄。你是否常常告诉自己或是听到“你需要保持情绪稳定”,但你依靠强大的自制力保持高度的理智,情绪没有了宣泄的出口时,躯体化的不适症状在这时成了“合理”的途径。
人们总是不好意思开口说“我最近压力过大了”你给我的任务过重了“你的话让我不舒服了”等,不能肆意地表达情绪不满,但是身体生病时可以正常表达“我发热了”我最近胸口闷“我总是胃肠道不适”。生病也就成为间接地表达负性情绪的方式。其中隐含的意义:“你看看你把我气成什么样子了,我都生病了。”所以,“生病”就成了表达压抑情绪、发泄不满、逃避现实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示你精神压力过大。
有调查研究显示,在我国综合医院,躯体症状障碍诊断率高达33.8%,这些患者因为各种躯体不适症状得不到缓解而反复就诊于多个科室,反复在各级医院进行医学检查仍不能得到明确诊断。
病例分析
在全国各地求医的司机
林先生,男,42岁,出租车司机,已婚,家中有2个孩子,父母均患重病需要他照顾和赡养,常年与妻子异地生活。
从两年前开始,他开始出现躯体游走性疼痛,初期腰部疼痛以为是久坐导致的,去医院行颈椎、腰椎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后逐渐发展至四肢痛和腹痛,在这期间多个科室就诊检查均没有问题,经中西医多种治疗后症状也没有缓解,林先生总感觉自己身体出了大问题,前往全国各地医院求医问药。
头痛在家养病休学的高中生
小西,男,17岁,性格内向,高一下学期休学在家已1年,与爷爷奶奶同住,父母常年不在身边。
自初三学习压力较大开始,经常因头痛请假在家,多次行头颅CT检查均未见异常。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头痛逐渐加重,在校期间自诉感觉孤独无朋友,学习压力较大,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常出现头痛伴出汗、手抖、脸红等身体不适。为此,多次就诊各大医院,反复检查均无异常,经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亦无明显效果。
上述案例都出现了身体上的不适,以至于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躯体化症状的出现并不是患者刻意装病,它是身体在生活、学习等压力下可能出现的正常反应。如果患者不善于表达内心冲突,当他们面临暂时无法解决的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时,会发现描述躯体不适比情感表达更容易,甚至达到难以区分是内心感受还是躯体感觉的状态。
躯体症状障碍能治好吗?
当然可以。躯体症状障碍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无法一蹴而就。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减少躯体不适,减少不必要的就医、检查及治疗,降低疾病对生活、工作等的影响。
躯体症状障碍怎么治疗?
早诊断、早干预及早康复。专业的精神科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和心理评估来确定你是否患有躯体症状障碍。
心理支持:正向反馈和合理解释
(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
(2)改善自我照顾的能力,同时予以安慰和鼓励,逐步建立患者的信心。
(3)倾听患者的诉说。当患者主诉躯体不适时应理解其主诉是真实存在的,并选择适当的时机,结合检查的正常结果,使患者相信其患病并非器质性疾病所致。
(4)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对疾病的内心感受,及时鼓励、深入引导,帮助患者探究并领悟症状背后的内在心理冲突,对于症状的彻底缓解有帮助。
药物治疗:降低神经敏感度,提高躯体不适阈值
抗抑郁症药:治疗躯体症状障碍的一线用药,具有调节大脑神经递质功能。
抗焦虑症药:帮助调节大脑神经递质功能,打破焦虑和症状之间的负循环。
安眠药:短期内帮助改善睡眠,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物理治疗:放松紧张的精神状态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生物反馈仪,掌握躯体生理功能改变的信息,学习自我调整生理状态。
放松治疗:采用物理方法,帮助患者放松心身,减少压力,从而改善症状。
躯体症状障碍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不要让躯体不适来替你表达心理痛苦。健康宣泄情绪,调整心理状态,培养兴趣爱好,舒缓内心压力。经常说说“心里话”,保持心情舒畅,享受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