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自省帖
作者: 余娟道光年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赴广东禁烟,其雷霆手段与决心,令鸦片贩子闻风丧胆,国人无不拍手称快。然而,在这位民族英雄的辉煌背后,还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自省故事,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林则徐谦逊宽广的胸怀与对自我的严格要求。
故事发生在林则徐初抵广州之时。彼时,他声名显赫,朝野上下无不敬畏三分。一日,林则徐微服私访,欲深入民间了解民情,不料偶遇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书生,名叫李文远。李文远虽年轻,却才情出众,对时局有着独到的见解。两人一番交谈,林则徐对李文远的见识颇为赞赏,遂邀请其至府上相聚。
李文远欣然前往,心中既兴奋又忐忑,毕竟面对的是位高权重的林大人。到达林府,林则徐亲自迎出门外,让李文远受宠若惊。席间,林则徐虚心请教,李文远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二人相谈甚欢。然而,当谈话结束,李文远起身告辞时,林则徐仅送至厅堂门口便止步不前,这让李文远心中生出几分不悦。
按照清朝礼制,对于来访的贤士,主人应送至大门乃至门外,以示尊重。林则徐此举,显然有失礼数。李文远虽心中不快,但念及林则徐平日里的清廉正直,决定以书信形式委婉提醒。
次日,一封言辞恳切的信悄然出现在林则徐的书案上。信中,李文远没有直接指责,而是引经据典,以古圣先贤为镜,谈及礼贤下士的重要性,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林则徐的期望与敬重。林则徐读罢,心头一震,随即意识到自己的疏忽,不禁自责起来。
林则徐深知,作为一国之臣,不仅要在朝堂之上刚正不阿,更需在细微之处体现风范,方能赢得人心。于是,他当即提笔,回了一封自省帖,言辞中满是愧疚与自省。不仅如此,林则徐还特地在府邸大门外增设了一座“礼贤台”,凡有贤士来访,必亲自迎送至此,以示尊重。
此事迅速传开,不仅令李文远深受感动,更让广州百姓看到了林则徐谦逊待人的一面。一时间,林府门庭若市,各路英才纷至沓来,为禁烟大业献计献策。林则徐也因此深得民心,禁烟行动得以顺利推进。
无论身处何位,都应保持一颗谦逊之心,时刻自省,方能赢得尊重,成就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