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不要慌 这些方法助恢复

作者: 郑碧芳

当跑步时,你突然感到腿部一阵剧痛,脚步踉跄,这可能就是肌肉拉伤在作祟。肌肉拉伤是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肌肉拉伤及恢复的一些知识。

肌肉拉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简单来说,当肌肉承受的力量超过了它本身的负荷时,肌肉纤维就会出现部分断裂甚至完全断裂。肌肉拉伤通常发生在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强度突然增加、姿势不正确或肌肉疲劳时。像跑步、跳远时,均可能引发肌肉拉伤,最常受伤的部位包括大腿后侧的腘绳肌、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以及小腿的腓肠肌。

紧急处理措施

一旦发生肌肉拉伤,应立即采取“RICE”原则进行紧急处理。

“R”即休息(rest),拉伤后要立刻停止正在进行的运动,避免受伤部位进一步受力,防止损伤加重。如跑步时拉伤了腿部肌肉,就要马上停下脚步,找个安全的地方坐下或躺下。

“I”代表冰敷(ice),在拉伤后的48小时内,每隔1~2小时冰敷15~20分钟。冰敷可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及肿胀,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从而缓解疼痛。可以用冰袋、冷毛巾或其他冷敷物品,但要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

“C”指加压包扎(compression),用弹性绷带适度加压包扎受伤部位,减少肿胀。包扎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不能过紧,否则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加压的效果。如果包扎后肢体出现麻木、发凉、疼痛加剧等情况,应及时松开绷带重新包扎。

“E”是抬高患肢(elevation),患者卧位,将受伤肢体抬高至略高于心脏位置,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血液回流,减少肿胀。

肌肉拉伤后该如何做?

1.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能减轻炎症和疼痛,但要注意其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等。外用药物,如云南白药气雾剂、扶他林软膏等,也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直接涂抹或喷洒在受伤部位,轻轻按摩至药物吸收。

2.物理治疗:在拉伤48小时后,可根据恢复情况进行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缓解疼痛和肿胀。按摩也有助于恢复,但要注意手法轻柔,由专业人员操作。还可以选择针灸、理疗等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

3.康复训练:在疼痛和肿胀明显减轻后,可以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初期可以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度训练。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好转,增加肌肉力量训练,从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难度,注意要循序渐进。

如何预防肌肉拉伤?

1.充分热身:在运动前进行5~10分钟的热身活动,如快走、动态拉伸等,能使肌肉温度升高,增加肌肉的弹性和柔韧性,减少受伤的风险。

2.适度运动: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突然增加运动强度。

3.保持正确姿势:掌握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技巧,无论是跑步、打球还是其他运动,正确的姿势能使肌肉受力均匀,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4.加强肌肉力量训练:通过定期进行力量训练,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肌肉拉伤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了解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并做好预防措施,就能减少其发生。如果肌肉拉伤后症状严重或长时间不缓解,一定要及时就医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