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新生儿黄疸 呵护患儿健康
作者: 刘威浩浩刚出生几天,皮肤、巩膜发黄,这让父母很是焦急。到医院就诊,诊断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出生后体内胆红素过高,超过其自身代谢能力,造成胆红素沉积,引起巩膜、皮肤和部分器官发黄。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多见于出生后2~4天,以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为主要特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或核黄疸,严重者会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应及时判别黄疸原因并给予正确处理。下面就来聊一聊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
黄疸对新生儿身体有多大的伤害?
高黄疸引起的最严重后果,就是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可以穿透血脑屏障,在大脑内堆积,影响大脑对氧气的利用,进而引起锥体外系运动障碍、听力异常、眼球运动障碍及牙齿发育异常等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新生儿黄疸若不进行有效的处理,胆红素将会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脑部,导致脑部细胞受损,即为急性胆红素脑病,主要表现为嗜睡、吸吮无力、四肢肌张力增高或降低、发热或体温不升、哭声尖锐等,若不加以处理,可能会引起神经系统的永久损害,也就是所谓的胆红素脑病,死亡率极高。就算患儿能活下来,也会留下严重的神经并发症,如眼动不能协调、听力异常、智力低下等。因此,对于新生儿黄疸,一定不能大意。
新生儿的黄疸分类
1.生理性黄疸
(1)一般情况良好。
(2)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一般在出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延迟到3~4周。
(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微摩/升或每小时上升<8.5微摩/升。
(4)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1微摩/升,早产儿<257微摩/升。
2.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总胆红素>102微摩/升。
(2)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221微摩/升,早产儿>255微摩/升。
(3)血清结合胆红素>26微摩/升。
(4)每日血清胆红素上升>85微摩/升。
(5)黄疸持续时间长,超过2周或进行性加重。
一般情况下生理性黄疸无须特殊处理,多可自行消退,出生后早开奶,足量喂养,保持二便通畅即可;但病理性黄疸则需住院治疗。
新生儿黄疸该如何治疗?
其一,用药治疗。可以服用一些肠道益生菌,也可以服用茵栀黄等中成药。服用中药后,可能会出现新生儿大便增多,性状变稀。
其二,光照疗法,这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疗法。光疗的原理是把胆红素从体内排出,可以将新生儿血脂中脂溶性的非结合胆红素转化成水溶性异构体,便于通过尿液等排泄,达到减少胆红素量的目的。光疗时要将新生儿的眼睛、会阴等部位遮盖后,将整个身体暴露在425~475纳米的蓝光下照射。因此,在进行蓝光治疗之前,需要为新生儿戴上眼罩,并且要穿戴防蓝光的专用纸尿裤。严禁在肌肤上涂抹粉末或油脂。使用蓝光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发热、长疹子、腹泻等。当蓝光治疗停止后,这种不良反应就会逐渐消失,不必过于担心。
其三,输血治疗。用于急性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黄疸如何护理?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缓解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如适当增加奶量、多接受太阳照射、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包裹新生儿等。此外,家长也应该密切关注新生儿的体温变化,如果新生儿出现发热或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
针对新生儿黄疸的家庭护理,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措施和建议:
1.保持皮肤清洁
温水擦浴:用温水轻轻擦拭宝宝的皮肤,但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避免刺激:洗澡时不要使用刺激性的沐浴产品,以免对皮肤造成不良影响。
2.充足喂养
母乳喂养:足量喂养母乳,母亲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如果母乳不足,可考虑适当补充配方奶。
促进排便:鼓励宝宝多吃奶,促进排便,有利于体内胆红素的排出。
3.适量阳光照射
选择阳光温和的时候,让宝宝裸露部分皮肤,接受阳光照射。但需注意避免中午的强烈阳光,以免晒伤。晒太阳时,需用布等遮住眼睛。
4.密切观察黄疸变化
观察皮肤和巩膜: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宝宝的皮肤和巩膜黄染程度,如发现皮肤黄染由面部逐渐向下发展、黄疸程度加重或持续时间过长,请及时就医。
注意其他症状:如宝宝出现发热、吃奶明显减少或拒奶、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5.定期检测胆红素水平
定期到社区或医院监测黄疸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6.避免使用加重黄疸的药物
避免给宝宝使用可能会导致黄疸加重的药物。如需使用,要咨询医生。
7.注意保暖与卫生
保持室内温暖:注意宝宝的保暖,避免感冒。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但同样要注意避免宝宝着凉。
8.保持与医生沟通
如果对宝宝的黄疸有任何疑虑或担忧,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得到专业的建议和指导。了解新生儿黄疸 呵护患儿健康 刘 威了解新生儿黄疸 呵护患儿健康 刘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