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乙肝别紧张 自我护理要跟上

作者: 曹晓艺

乙肝已经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在患病后会对身体的多个器官造成伤害,并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很多人谈“乙肝”色变,那么乙肝真有那么可怕吗,应该如何护理呢?下面带你一起来认识一下乙肝吧。

什么是乙肝?

肝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很多人经常听到乙肝,但是对这种疾病了解比较少。乙肝,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病的原因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患病时间半年以内为急性,超过半年则为慢性,患病后患者有身体无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不良相关症状,还会有肝区疼痛、皮肤瘙痒、尿液发黄等表现。病情加重以后出现肝掌、蜘蛛痣,并且肝脾肿大。

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肝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许多人听到传染性疾病就非常害怕,但是乙肝病毒并不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日常学习、工作、生活接触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并不会感染乙肝病毒,所以不用过度紧张。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传播:

1.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占比为40%~50%,孩子不仅在宫内可能感染乙肝病毒,并且在分娩过程中和分娩后都可能感染。

2.血液传播

如果携带乙肝病毒的献血者献血后没有进行严格检测,通过输血就会发生乙肝病毒传播。另外,在注射、手术、打耳洞等操作中因为存在创伤的可能,也可能发生感染。

3.性传播

如果不采取防护措施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性生活,也可能发生传染。

乙肝患者应如何进行自我护理?

1.注意作息规律

身体在疲劳的状态下免疫力和抵抗力会下降,这样身体中的乙肝病毒会发展得更加严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应尽量在晚上10点之前入睡,每天睡眠时间保持在7~9小时。

2.戒烟、戒酒

饮酒会损伤肝脏,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肝癌的发病其实都和饮酒有一定的关系;而烟草中含有尼古丁,这种物质会让血管收缩,使肝脏供血变少,无法吸取足够的营养。因此,乙肝患者要戒烟、戒酒。

3.均衡饮食

不要吃辛辣、油腻、刺激性、腌制、含有防腐剂的食物,不要喝含有酒精的饮料,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蛋类、南瓜粥、蔬菜,饮食均衡,身体摄入足够的营养,可以提升身体的免疫功能,更好地抵抗乙肝病毒。

4.合理运动

合理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还能防止流行性感冒及其他传染性疾病。运动可以选择慢跑、骑车、游泳、散步类有氧运动。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5.保持良好的心情

乙肝患者在患病后情绪低落,可能出现自卑、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也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要注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寻求家人的帮助,多和朋友、家人沟通;同时,家人也要多理解、支持患者,让患者身心舒适,这样患者才能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

6.合理用药

乙肝患者要更加注意肝脏的保护,不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使用拉米夫定片、安络化纤丸等抗病毒药物和保肝药物,并且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其他药物的使用禁忌,就诊时要告知医生乙肝病史,不要服用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对肝脏存在损害的药物,用药前要注意仔细阅读说明书。

7.注意个人卫生

乙肝患者要注意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不要和其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以免出现血液传播。

8.定期检查

乙肝患者应定期接受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查,注意关注自己的肝功能。如果检查中发现脾大、腹水,肝功能异常,或者身体出现不适等,需要及时到医院接受相关的治疗,避免病情被延误。

如何预防乙肝?

1.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好方式,在接种疫苗后身体中有足够的抗体,可以更好地对抗乙肝病毒。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疫苗一共有3针,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接种第1针,第2针则是在出生1个月后接种,第3针在出生6个月后接种。

2.减少母婴传播

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需要做羊膜腔穿刺检查,并且要缩短分娩的时间,避免新生儿暴露于母体血液,并且在出生后立即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3.做好个人保护

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需要注意一对一消毒;一次性医疗用品应保证一对一使用;理发、刮脸、修脚、穿刺等所使用的器具也可能引起感染,因此,也需要完全性消毒后再投入使用。医务工作、饮食服务、食品加工、幼托教育等人群因为更加容易发生感染,需要定期接受乙肝抗体检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