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中医“绝招”
作者: 陶星颖爷爷从事中医临床已有70年,诊治患者无数,其中疑难杂症颇多。他始终坚持“中西结合、先中后西”原则,将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临床实践深度融合,不断攻克重重困难。这一点,在爷爷给我讲述的案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阴黄”重症的百年古方
20世纪90年代末,一例血清总胆红素值逾500毫摩/升的重度“阴黄”患者在上海某医院治疗无效而建议转诊中医。经过“望闻问切”四诊后,爷爷辨其为寒湿困脾,摒弃常规清热利湿法,选用《金匮要略》中的茵陈术附汤温阳化湿。患者连服百余剂后黄疸消退,随访至今未有复发。然而其子出生即患同症,病情急促,危在旦夕,在南京某医院治疗,经3天数万元花费的治疗后仍被西医判为“不治”。其外祖父坚持向爷爷求诊,经类似方案调理后重获健康。
真武汤逆转重度水肿
爷爷曾治疗一位全身重度水肿的30岁女性。被西医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已准备后事。当时便有人问:“为何要收治生命垂危之人?”阴阳辨证乃中医核心,阳回则生,阳亡则死,岂可轻言放弃?待察其舌淡苔白、脉沉微,断为“阳虚水泛”后,爷爷投以《伤寒论》中的真武汤加减。服药后患者尿量渐增,肿胀逐消,月余后行动如常。
温阳灌肠巧化腹中癥瘕
某患者左下腹触及拳头大肿块,某家医院建议剖腹探查。患者因惧怕手术,故来求诊。爷爷以“温阳理气”为法,用吴茱萸、肉桂等药煎汁保留灌肠,每日1次。3个月后肿块消散,免去了手术创伤。
奇症“红汗”的经方妙用
江苏响水一青年患罕见“红汗症”,汗液染红衣袜如血。深入思考后,爷爷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加牡丹皮、黄芪凉血固表,7日汗色转正常。据多年中医临床研究经验,此症或与微量元素代谢异常相关,而桂皮汤调节微循环的作用机制正与之契合。
这样的疑难杂症在爷爷的临床诊治中,时有遇到,每每收获良效。
回首七十载杏林耕耘,爷爷始终将“大医精诚、济世为怀”作为个人信条,以敬畏之心面对生命,以传承之志守护岐黄。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的药物均须在医师指导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