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如雨却怕冷专家妙手温阳
作者: 林清清 张忠德32岁的梁先生2年前肺部感染,输液、吃药,前后折腾了快1个月才好。自那以后梁先生觉得整个人变得很虚弱,经常感冒、咳嗽,总觉得头晕怕冷,又出汗多,一天要换两三件衣服。稍微活动下就汗如雨下,头晕、怕冷加重,还开始反复低热、心悸,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他为此没少往医院跑,吃了不少药,却没见改善,完全没有年轻人的精气神。在朋友推荐下,他赶忙来到张忠德教授门诊。
专家解谜:“小太阳”受伤,需温养阳气
梁先生的病情经历了几个阶段。起初肺部感染时用了大量抗生素、清热解毒类药物,这些药物寒凉,容易损伤人体阳气。阳气有鼓动气血的作用,也可以固摄津液。如果阳气虚弱了,气血鼓动不起来,就会头晕、怕冷,固摄不了津液,就会出汗多。到了冬季,气温下降,阳气为了抵抗风寒,更显得虚弱,所以各种症状有所加重;汗液过多,消耗心气心血,就容易心慌心悸、睡不好;消耗阴液津血,阳气失去居所,就易低热,扰乱心神,就会失眠。
治疗上,张忠德教授以温阳补气为主,兼以滋阴养血。经过1个月的治疗,梁先生的反复低热、心悸都消失了,睡眠也明显改善。张忠德教授继续以温阳补气为大方向进行治疗,梁先生出汗的情况也明显改善了。
预防保健:温阳不点火,养阴可润燥
温阳的方法有很多种,但要做到“温补阳气而不温燥不点火”,这一点是张忠德教授经常提醒大家的。俗话说“冬季喝羊汤,浑身暖洋洋”,温补阳气可以帮助人体抵御寒冷,例如适当增加牛肉、羊肉等的摄入,煲汤加入党参、五指毛桃等健脾补气的食材。但此时天气偏燥,温养阳气如何做到温阳不点火?可以在这些温补的食材中,适当加入雪梨、荸荠、沙参、玉竹等养阴润燥的食材,润一润秋燥及食材的燥热。平时也可以按揉或艾灸气海穴、关元穴,来帮助人体温养阳气。
养生药膳
温阳补气煲
原料:鸡半只,山药100克,五指毛桃50克,枸杞子15克,蜜枣1枚,精盐适量。
制法:诸物洗净,将鸡肉切块焯水。所有食材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1500毫升(约6碗水量),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煲1小时,再放入适量精盐调味。
功效:健脾胃,温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