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起床”可初筛椎体骨折
作者: 施鸿飞 李洋骨质会悄无声息地流失,关节每天都在偷偷磨损,连带着周边肌肉也出现不适,但哪些情况、哪些症状必须就医,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简单动作来初筛椎体骨折。
亚洲是骨质疏松的重灾区之一,因患者的脊柱椎体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弱,在轻微外力甚至没有明显外力的作用下,比如跌倒、弯腰、打喷嚏、回头、转身等,均有可能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
椎体骨折后,约半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顽固性的腰背疼痛,不易被识别,就诊率远远低于其他骨质疏松性骨折。与此同时,患者常因腰背痛而出现卧床时间增加、活动减少,进一步加重骨量丢失,甚至继发心肺功能下降、胃肠功能紊乱,而且脊柱失去平衡后,易出现后凸畸形,造成重心前移,脊柱再骨折和其他部位骨折的发生率均会显著增加,所以尽早识别至关重要。
骨折引发的疼痛是“动态”的,一般在脊柱活动时这种疼痛会被感知到。临床常通过“翻身起卧试验”来初步筛查是否存在椎体骨折,整个过程只需完成3个动作。具体做法如下:
卧床动作 从坐立位转换至平卧位。
翻身动作 从平卧位翻身到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再回到平卧位。
坐起动作 从平卧位改为坐立位。
如果进行以上任一动作的过程中出现背痛或原有背痛加剧,那结果为试验阳性,提示存在椎体骨折,需进行磁共振检查;如果无背痛或背痛无变化,则为试验阴性,可基本排除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研究表明,该试验具有高敏感度、高预测值的特点,如果居家初筛发现“阳性”,尤其是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一定要尽早就医,及时进行规范化诊治,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上一篇:
下腹隐隐作痛警惕盆腔炎作祟
下一篇:
成功减重 不妨这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