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出院后 这些用药“雷区”别再踩
作者: 肖明 王红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卒中筛查与随访管理门诊,常常会遇到像张女士这样令人揪心的患者。38岁的张女士,身高150厘米,体重却达到了80千克。更糟糕的是,她此前已经经历过一次脑梗死。
这天,她提着满满一袋子药满脸困惑地问:“这药我一直在吃,可怎么还是头晕呢?”心脑健康管理师为她测量血压,血压值竟高达180/100毫米汞柱。当被问到是否按时服用降压药时,张女士一脸茫然:“这一袋子药,我每天都在吃,可我根本不知道哪个是降压药啊?”
张女士的案例并非个例,那么出院后,药到底该怎么吃?怎样才能更好地预防脑卒中再次发生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出院时开的药,吃完就可以了吗?
出院时医生通常只为患者开半个月的药量,但对于很多疾病而言,尤其是像脑卒中这类复发风险高的疾病,部分药物是需要长期服用的。
比如高血压为了控制血压,预防因血压波动再次引发脑卒中,可能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所以患者务必根据自身病情,并严格遵医嘱来规律用药,切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只要是医生开的药,就可以一直吃吗?
药物的服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着特定的疗程。不同类型的药物,服用周期和方式差异很大,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如果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等基础疾病,那么控制这些疾病的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往往需要长期服用,以此来稳定病情,降低脑卒中复发的风险。
还有部分药物,需要根据药物作用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比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服用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出现皮肤或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情况,调整药物的种类或剂量。
因此,定期前往医院复查相关指标(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压、血糖、血脂等)至关重要,医生会依据检查结果,为患者制订合适的服药方案。
一直吃药,就不会发生脑卒中了吗?
药物预防脑卒中固然是防治脑卒中的重要一环,但仅仅依靠药物远远不够,患者还需要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将血压、血糖值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定期复查等,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更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