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次清治高血压病验方
作者: 张丰强 郑英周次清(1920—2003),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周教授从事中医事业五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内科杂病,特别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研究造诣较深。现将其治疗高血压病验方八味降压汤分享如下,以飨读者。
组成:何首乌15克,白芍12克,当归9克,川芎5克,炒杜仲18克,黄芪30克,黄柏6克,钩藤30克。
功能:益气养血,滋阴泻火。
主治:凡表现为头痛、眩晕、神疲乏力、耳鸣、心悸等症的阴血亏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等,均可用本方治疗。
用法:先将药物用适量水浸泡1小时左右,煎两次。首煎10~15分钟,武火;二煎30~50分钟,文火。煎好后总量为250~300毫升,每日1剂,每剂分2~3次服用,饭后2小时左右温服。
方解:高血压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营血亏虚,血行不畅。因而方用何首乌、白芍、杜仲养其阴血;川芎、当归行其血滞;阴血的滋润有赖于阳气的温煦,故用黄芪益气温阳以助阴;“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以和之”,黄柏、钩藤之用意就在于此。全方合伍,使肾有所滋,脑有所养,肝有所平,从而达到养肝息风、降低血压的目的。
加减:伴失眠、烦躁者,加炒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栀子9克;便稀苔腻、手足肿胀者,加半夏9克、白术12克、泽泻30克;大便干燥者,加生地黄30克、仙灵脾18克;上热下寒、舌红口干、面热足冷者,加黄连5克、肉桂5克。
按语:就一般情况而言,高血压病初期大多始于肝,进而影响脾,最后归结于肾,形成肾阴不足、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病。本病之头痛、眩晕、心悸、脉弦等阳亢的实证为标象,而阴血亏虚为本质。血压增高,是由器官供血不足造成的,动脉血压的维持,原是为了“血主濡之,以奉生身”,保证体内各个器官正常血液的供求平衡,尤其心、脑、肾最为重要。治疗高血压病不能单纯求之降压药物,用时则降,停药则升,首先要供给重要器官所需的气血,才能达到降压的目的,即所谓“欲夺之,先予之” 。使周身气血“升已而降,降已而升”,有规律地运行不息,达到“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血压才能稳定于正常范围。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八味降压汤就能起到这种作用,从而取得显著的疗效。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