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皮肤破溃家庭护理全攻略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皮肤破溃的发病率会升高,这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会给健康带来隐患。如何预防皮肤破溃的发生?发生皮肤破溃后如何处理?下面一起来看看老年人皮肤破溃的家庭护理。

老年人皮肤破溃原因

1.皮肤结构及身体功能改变

老年人皮肤变薄,皮肤的屏障功能减弱;胶原蛋白流失,皮肤弹性下降;皮下脂肪减少,对皮肤的缓冲和保护作用减弱,因而皮肤易发生破溃。老年人对疼痛和温度感知能力降低,皮肤受损时不能及时察觉;血液循环减慢,导致皮肤血液供应不足,降低皮肤修复能力和抵抗力。

2.高风险诱因

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老年人易在骨突部位出现难以愈合的皮肤溃疡,发生压力性损伤,俗称“压疮”。居家护理中,移除胶带或敷料方法不当,易致皮肤撕裂伤。老年人易发生皮肤干燥、瘙痒,频繁抓挠会破坏皮肤完整性,引发破溃和感染。

皮肤破溃的处理方法

1.皮肤撕裂伤处理

止血: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均匀加压并抬高受伤肢体,必要时使用止血带。

清洁:止血后,用碘伏或生理盐水轻柔冲洗伤口,去除污垢和异物,避免用酒精。

紧急就医:伤口长度大于2厘米、出血不止,需尽早就医。

2.压疮伤口换药步骤

(1)观察伤口的外层敷料是否已经吸收满渗液,以决定是否更换敷料。

(2)准备换药用物:一次性手套、口罩、合适的敷料、胶布、生理盐水、一次性换药包。

(3)戴口罩及手套,用生理盐水浸湿棉球。

(4)拆除旧敷料:边压住皮肤,边撕除外层敷料,内层敷料需使用无菌镊子或棉签揭开。

(5)观察伤口:评估伤口有无缩小、有无变浅、伤口周围皮肤是否继续受压,以确定目前使用的敷料及翻身频率是否合适。

(6)伤口清洗:无细菌感染时,用生理盐水棉球先清洗伤口,再清洗周围皮肤,后用干纱布先擦干伤口,再擦干周围皮肤;有细菌感染时,先清洗周围皮肤,再清洗伤口,1个棉球只能清洗1个地方。

(7)根据造口/伤口治疗师制订的方案使用敷料并用胶布固定好。

预防破溃的日常护理

1.居家饮食

如无禁忌,老年人可食用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奶、豆类、海产品等),每天1~2个鸡蛋、500毫升牛奶。多食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菠菜、猕猴桃等,摄入适量蔬菜和水果,满足身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适量摄入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坚果等),可加速皮肤表皮再生,预防破溃。每天至少饮用1500毫升的水,维持皮肤湿润,减少干裂风险,还可适量喝些果汁或汤水补充水分和营养,但要注意控制糖分摄入。

2.居家防护

应减少地面杂物,卫生间浴室放置防滑垫、安装扶手,过道、卫生间装小夜灯。长期卧床者视情况选择合适的减压床垫,需每2小时更换体位。久坐轮椅者,可在轮椅上放置坐垫,椅背放置靠垫。下床就座时,可使用座椅支撑垫。沐浴水温控制在40℃以下,用中性或弱酸性沐浴露,洗后可适当涂抹凡士林、润肤乳等保湿产品。

3.皮肤检查

每日晨起及睡前检查皮肤,及时发现潜在损伤。同时注意皮肤褶皱处,如腋窝、腹股沟等,易因潮湿、摩擦出现皮肤问题。检查中发现皮肤出现发红、肿胀、疼痛、水疱、破溃等情况,需要高度重视,可能是皮肤破溃的早期信号。一旦发现异常,可咨询专业人员。

护理误区

误区一:伤口越干燥越好

伤口渗出液中富含多种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和组织修复,还含有组织蛋白溶解酶,有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与吸收。而干燥环境会导致伤口表面结痂,阻碍上皮细胞的迁移,不利于伤口愈合。

误区二:伤口需要“透气”,暴露在空气中利于愈合

空气中的氧气并不能被伤口直接利用,真正对伤口愈合起作用的是人体内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此外,将伤口暴露在干燥空气中会导致皮肤水分蒸发,使伤口干燥并结痂,这反而会阻碍细胞迁移和增殖,不利于伤口的愈合。

误区三:使用酒精或双氧水消毒伤口

酒精和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由于刺激性较强,会对伤口周围的新生组织造成损伤,破坏皮肤的修复过程,从而延缓愈合。此外,它们还可能导致伤口周围组织坏死,进一步增加感染风险。因此,不建议将其用于伤口处理。

误区四:当老年人皮肤出现水疱时自行挑破

出现水疱是皮肤的自我保护机制,能够防止外界细菌侵入,降低感染风险。如果自行处理,可能会破坏这一保护屏障,使伤口暴露并增加感染的可能性,甚至引起出血。因此,若水疱较大或有破裂风险,应及时就医,并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误区五:皮肤长期外涂抗生素药膏能预防感染

首先,长期在皮肤上外涂抗生素药膏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其次,抗生素药膏可能破坏皮肤的正常菌群平衡,增加感染真菌或其他病原体的风险,还可能引起皮肤刺激、过敏反应(如瘙痒、红肿、皮疹等),甚至加重原有的皮肤问题。抗生素药膏应仅在明确感染的情况下,由医生指导使用,而不应作为常规的预防措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