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夏季“致命的中暑”

作者: 刘平 陈炜

前不久,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了一个34岁的男士,他过去每天早晨7点晨跑,身体素质很好。但是7月份天气炎热,有一天早晨他空腹跑步时,感觉头晕不适,但没有在意。后来他突然晕倒了,被送到医院,明确诊断为热射病,经过1周抢救才转危为安。

什么叫热射病?

医生口中的“热射病”,大多数人听起来会觉得陌生。然而,若我们提起它的俗称——“中暑”,相信大多数人就会立刻明白。不过,热射病并非我们所熟知的一般意义的中暑,而是中暑最为严重的类型。热射病是由于人体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下引起的,热环境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受到严重干扰,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被打破,进而导致体内核心温度急速上升,超越40℃的体温警戒线。这时,患者不仅会出现皮肤灼热的现象,还可能出现神志不清,如胡言乱语、四肢抽搐,甚至昏迷不醒,并可能伴随心、肝、肾等多器官功能的严重衰竭而导致死亡。简言之,热射病就是“致命的中暑”。

热射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热射病作为一种严重的与高温环境相关的疾病,其常见发病人群可分为以下三类:

首先,那些体温调节能力不足的人群,如年老体弱者、娇嫩的婴幼儿和儿童,以及伴随有基础性疾病(如精神障碍、脑出血后遗症)的患者。这些人群由于体温调节机制的不完善或自我照护能力的欠缺,使得散热效率低下。

其次,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下的人群,如高温下辛勤作业的环卫工人和坚守岗位的交警,以及夏日被遗忘在封闭私家车内的儿童。高温环境无疑成为他们散热的枷锁,导致热射病的发生。

此外,高强度体力劳动或运动的人群,他们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人群。一方面,他们通常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面对轻度中暑症状时,容易抱有“忍忍就过去了”的心态,继续劳作或运动,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另一方面,这类人群发生热射病的时间并不局限于炎热的夏季,如高强度运动而散热不佳(如穿着保暖内衣进行长时间剧烈运动)的情况下,即使是在冬季,也存在热射病发作的可能。

热射病的早期表现有哪些?

热射病是一种极为严重的中暑状态,中暑的常见症状:轻度的中暑往往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面色潮红、恶心及其他胃肠道的不适等。当个体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或是进行了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抑或是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个体在封闭环境中时,一旦察觉到这些症状的出现,就要警惕可能的中暑风险。而当中暑进一步发展为热射病时,患者的表现将变得尤为明显和严重。一方面,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抽搐发作,或是语言和行为的异常;另一方面,患者会出现高热,腋下温度一般超过39℃,耳温可在39.5℃以上。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我们不仅需要立即进行积极的降温措施,还必须立即联系救护车,确保患者能够迅速得到专业的医疗救治。

发现热射病患者应该怎么办?

一旦发现热射病患者,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同时,我们还应该采取一些紧急措施来辅助救治:①迅速将患者从高温封闭的环境中转移出来,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②迅速为患者解除过多的衣物,以助于散热。进行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冰水擦浴,但请注意,不推荐使用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以免加重病情。③如果在救治过程中,患者出现抽搐症状,应立即将其头部偏向一侧,这有助于防止呕吐物误入气道,减少误吸的风险。

如何预防热射病的发生?

为了预防热射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对于婴幼儿和儿童,家长需特别注意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物,尤其是在室内不通风的环境下。一般而言,孩子的衣物可以比家长少穿一件,因为孩子们的活动量较大,产生的热量也相对较多。在夏季,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和睡眠,确保孩子有充足的饮水,可选择清晨或傍晚等较为凉爽的时段进行户外活动。特别提醒驾车的家长,切勿将孩子独自留在车内,以防车内高温导致热射病。

对于老年人,特别是那些身体虚弱、体温调节能力差的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穿着较厚的衣物,甚至在夏季也是如此。家人应密切关注老年人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精神萎靡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送医。日常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应避免在高温和阳光直射的时间段外出活动,即使过去身体素质良好,也不可过度逞强,遇到不适应及时求助,切勿强忍。

户外工作者,当身体状况不佳或睡眠不足时,应减少外出工作,充分休息和调养。外出工作时,选择散热透气好的衣物,并采取充分的防晒降温措施,随身携带足够的水。一旦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应迅速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

热射病虽然凶猛、病死率高,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增加认识,就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希望所有人都能安全、轻松地度过每一个美好的夏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