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的子宫肌瘤该“何去何从”

作者: 王丽

高女士,今年53岁。她在4年前的体检中发现患了子宫肌瘤,但因为觉得自己快绝经了,所以一直没有引起重视。最近,她的月经周期变长,经量也增多了。有一天,她在做家务时突然晕倒,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她的子宫肌瘤已经长到160毫米×81毫米×145毫米,血常规检查显示她的血红蛋白只有66克/升,说明她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贫血。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围绝经期女性需要特别关注子宫肌瘤的变化,因为它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

围绝经期与子宫肌瘤的“亲密关系”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绝经过渡期、最后一次月经和绝经后1年。这一时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性下降,容易引发月经紊乱和多种身心症状。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女性。子宫肌瘤类型多样。根据生长部位,分为子宫体肌瘤(约90%)和子宫颈肌瘤(约10%)。根据与子宫肌壁间的关系,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在子宫壁中间,较常见,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浆膜下肌瘤在子宫外层,可能压迫周围器官,引起不适;黏膜下肌瘤在子宫内层,最容易引起月经异常和不孕。

围绝经期是子宫肌瘤发展的分水岭,因激素变化而出现“新动向”。多数子宫肌瘤会随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偃旗息鼓”,开始自然萎缩,少数则会逆势而行,持续增大,成为健康隐患。尤其在围绝经后期,子宫肌瘤可能会出现恶变,少数子宫肌瘤还潜藏着肉瘤样变的恶变风险,严重威胁健康。

围绝经期的子宫肌瘤该“何去何从”

对于没有明显症状的子宫肌瘤,建议每3~6个月进行1次随访观察。虽然有些人认为频繁随访意义不大,但实际上,定期检查可及时发现肌瘤的变化,以便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将其对身体的伤害降到最低。若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月经量持续增多,出现贫血症状,身体变得虚弱无力;子宫肌瘤短时间内突然增大,对盆腔内其他器官产生压迫,引发尿频、尿急、便秘、下腹坠胀等症状;出现急腹症的紧急情况,此时需要立即就医,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围绝经期与子宫肌瘤“和平共处”攻略

在围绝经期这一特殊阶段,身体正经历着微妙的变化,对于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而言,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如同为身体筑牢坚实的防线,对子宫肌瘤的有效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健康饮食,控制体重

月经量较多的女性可能因失血而缺铁,此时需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猕猴桃,以促进铁的吸收,为身体补充流失的营养。与此同时,要避免食用促进雌激素分泌的食物,如蜂王浆、雪蛤这类富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避免过量饮酒和饮用咖啡,酒精可干扰肝脏代谢雌激素;咖啡因加剧潮热等围绝经期症状,加重身体不适。当体质指数(BMI)≥28时,处于肥胖状态,体内的脂肪组织会合成更多雌激素,可能促进子宫肌瘤的生长,因此要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甜食、奶茶等。

2.适量运动

每周进行2~3次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次30分钟,帮助控制体重、降低雌激素水平。避免剧烈运动或做可增加腹压的动作,如高强度卷腹,以免引发子宫肌瘤扭转或疼痛。

3.情绪管理

压力过大会扰乱人体内分泌系统,建议通过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亲朋好友相聚交流等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调节情绪,从而维持内分泌激素的稳定。

4.规律作息

围绝经期易失眠,避免睡前长时间看手机、玩电脑游戏,熬夜会影响激素平衡。建议固定作息时间,尽量在23:00前入睡,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对于睡眠障碍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助眠药物。

5.中医在缓解围绝经期症状方面有一定作用

例如,针灸可以帮助缓解潮热、失眠等症状,中药调理也有助于平衡身体状态。但须注意,避免自行服用含雌激素类药物,应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6.正确认知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多数情况下如同“子宫上的皱纹”,通常无须过度治疗。女性应正确看待子宫肌瘤,不必为此过度焦虑。如果没有明显症状,建议按随访要求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了解子宫的健康状况。当需要进行治疗时,应及时就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理性选择治疗方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